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语言不再是唯一占主导地位的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媒介。书面文本、图像、声音开始共同发挥作用创造意义。这一现象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关注。多模态语篇分析,即对于一语篇中多种符号系统互动实现意义的分析,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教育语境中,尤其是语言教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尚未被充分挖掘的新领域。本论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尤其是Martin (2004)发展的超句意义的语篇分析中的概念功能和Kress和Van Leeuwen (1996)发展的社会符号学视觉分析法,分析小学外语教科书中语言和图像符号构建概念意义的方式和产生的效果。本文的研究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至2008年出版的针对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外语教科书为例。研究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总结小学外语教科书多模态语篇中图画符号的特点,以及在视觉分析法的基础上分析图画符号传达概念意义的方式;第二,讨论小学外语教科书多模态语篇中语言和图像符号的关系以及两者互动所产生的效果。研究表明小学外语教科书中图画符号的最大特点是言语过程占据主要地位,语言文本通过图画中言语者即卡通人物的对话泡呈现给读者,有利于读者融入其中,鼓励他们模仿学习对话。图画符号用它特有的方式传达概念意义。同时,在多模态语篇中,图画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有多种关系。它们重述诠释对方表达的概念意义;或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图画符号提供语言符号未涉及的细节的背景信息,而语言符号扩展图画符号传递的概念意义。除此以外,它们可以互为对方的过渡,使文本更连贯;而且它们也可以表达完全相反的概念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多种模态的配合比单一模态的使用更能生动形象的展现文本内容,更能清晰充分的表达意义,促使读者深入研究,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本文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和图像符号的互动分析中非常有效,并有指导作用。而且,本文也表明了多模态语篇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小学外语教科书中使用卡通漫画图像符号生动直观,符合小读者的接受心理和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扩展想象空间。本文进一步指出中学甚至大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种符号资源合理适当的传达概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