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媒介的形式和内容日趋多样化。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以及不同的群体。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虚假、有害信息,它们严重妨碍着人们对媒介的正确接触和合理使用。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成长于传媒时代的小学生在接触、选择及使用媒介时更容易受到媒介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小学生媒介使用的合理引导,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时代课题。由于重庆特有的地理、经济、政治和教育等客观因素,了解和掌握重庆市小学生媒介素养的现实状况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及调查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媒介素养教育已有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实地调查了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并分析总结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设计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以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系统化发展。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为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包括:(1)对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和实践现状的整理和分析;(2)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内容、对象、目的和意义的梳理;(3)对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媒介教育等相关概念的辨析。第三章为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涉及问卷的准备、对象、实施,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此基础上得出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第四章为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题活动设计,主要包括:(1)对小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2)重庆市在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努力;(3)针对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设计。第五章对本研究做了总结,并分析了研究的不足。通过调查分析可知,由于缺乏自制能力、批判意识以及对外部环境尤其是媒介环境的充分认识等原因,小学生在有效控制使用媒介的频率和时间、正确处理媒介与学习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片面追求享受型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单调化、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以及非理性消费等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媒介素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共同努力。学校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其教育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型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或者活动,以提高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接触、认识、使用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