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共晶铝硅合金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处理技术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改性技术,因具有简单、可靠、高效等优点在材料表面处理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纯镁和镁合金,提高了材料抗磨性和耐腐蚀性能,同时对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合金化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选用Al-15Si、Al-17.5Si和Al-20Si三种合金作为研究对象,以有效固溶粗大Si相为目的进行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处理研究。这种处理不仅能改变合金表面微观组织结构,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合金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达到表面强化的效果。Al-15Si和Al-20Si合金经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实现表面快速融凝,初生硅溶入铝基体(α-Al)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表现为“晕圈”组织形貌;表面出现纯铝颗粒,由于材料内部热应力的释放,初生硅中心区域出现裂纹;高脉冲下合金表面反复熔化现象明显,“熔坑”形貌消失,表层组织结构更加致密。与Al-15Si合金相比,Al-20Si表层组织形貌不同的是相邻初生硅之间发生互溶,固溶度增加。Al-15Si截面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重熔层变厚,靠近重熔层的基体内α-Al沿快速冷凝方向生长。XRD结果指出改性后合金表层晶粒得到细化,Al晶格常数减小,晶格发生畸变,Al晶粒的再结晶过程使晶粒的择优取向生长晶面发生变化。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前后对合金表面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金经电子束处理后,α-Al、共晶组织的显微硬度都随脉冲次数的增加明显增大;α-Al的显微硬度数值由处理前的714.1、726.7和713.7Mpa增加到1216.0、1463.6和1407.3Mpa,分别增加70.3%,101.4%,97.2%;25次脉冲结束后共晶组织显微硬度分别为1426.9,1669.6,1679.4 MPa,与原始样相比依次增加71.6%,103.3%,74.0%;另一方面,表面处理后初生硅出现熔化现象,硅元素逐渐向铝基体中扩散,初生硅的显微硬度从中心到边缘出现梯度分布。经过电子束处理后,三种合金的耐磨性与原始样品相比均有所提高。而且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耐磨性出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15次脉冲下合金的磨损量依次下降88.9%,84.6%,50%,耐磨性最好。Al-17.5Si合金摩擦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经电子束改性处理后合金摩擦系数与原始样品相比均减小,15次脉冲下摩擦系数最小,同样表现出最好的耐磨性。最后通过EPMA对初生硅的“晕圈”组织进行微区成分分析,结果发现Al和Si两种元素发生相互扩散,过饱和固溶度增加;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初生硅中心区域的铝含量比例增大,15次脉冲后Si在铝基体中的重量比达到50%。同时建立了简单固溶体模型。由此可见,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可以直接、有效地改变或改善过共晶铝硅合金的表层组织结构和性能,使合金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规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的证据与参考。方法选择10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理论分为脾
<正>今年10月以来,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中部和北部、华南中西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连续多日出现雾霾天气,环境问题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梦"文响乐之"美
由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式因素,诸如色彩、线条、形体和声音等通过有规律的组合所显现出的审美特性构成了我们美学中的形式美。而构成因素又被划分成感性质料和感性
舒曼是德国著名的音乐评论家、作曲家及钢琴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富于幻想的艺术风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是舒曼对童年时光的回
桁架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厂房、展览馆、体育馆和桥梁等公共建筑中。其主要结构特点在于,各杆件受力均以单向拉、压为主,通过对上下弦杆和腹杆的合理布置,可适应结构内部的弯
东西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比较优秀的一位青年作家,在二十年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他为读者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小说作品。本文以东西的小说语言为研究对象,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去探讨其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特质焦虑问卷对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纳入调查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
近二十年来儿童气质差异方面的研究有很大发展,本文回顾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研究理论,简要论述了今天的学校教育如何更好改善教学思路,适应儿童的气质差异,促进儿童的良好发展。
目前针对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除抗凝和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外,主要是抑制血小板(PLT)黏附与聚集的过程,但疗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可能另有机制在血栓性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