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容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共混中相分散-交联协同作用机理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52723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分散-交联协同技术为提高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提供了新的学术思想和实施技术。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相分散-交联协同作用的机理,为进一步理解和利用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分散-交联协同作用的产生首先是相分散剂对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分散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研究粘度比对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相形态和力学性能、各种相分散剂对两聚合物及其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发现相分散剂NBR是通过减小两相的界面张力,提高界面粘接力来促进在剪切力作用下相互分散;相分散剂SBR、BR以及EPDM是通过提高LDPE基相的粘度,进而减小与分散相PVC之间的粘度比来达到分散效果的。 在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加入增容剂,能改进相与相之间的粘接性,减小共混物中的两相界面能,使分散相粒径变小,并能在反复加工中保持其分散性。而一般的相分散剂由于与共混物的相容性差,不能改善两相间的界面粘接力,同时两相良好的分散性也处于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态。本文通过研究相分散剂对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在加工过程中相结构演变及分散聚集的影响,系统地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相分散剂在改善相间粘接力、减小分散相粒径以及保持其在反复加工中的分散性所能起到的作用,使我们对相分散剂的概念有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共混物中各相的分布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在研究相分散-交联协同作用机理中尤为重要。本丈用近θ溶剂显析法、染色法和X射线能谱仪结合研究了共混物中各相的分布,发现作为相分散剂的NBR处于PVC和两相界面处,SBR、BR以及EPDM基本上处在LDPE相中。最后,近θ溶剂显析法作为研究共混物相形态有效手段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被{艮好证实了。 交联剂在共混物各相中的交联效率和起作用的机理也是进一步认识相分散-交联协同作用机理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抽提、FTIR红外分析以及动态粘弹谱仪等手段,发现仅加交联剂DCP不能使PVC交联,同时也不能与LDPE、SBR、BR以及EPDM发生共交联,但能与NBR产生共交联;通过抽提和力学性能推断,交联剂DCP提高共混物力学性能以及使体系具有凝胶物是因为DCP使LDPE产生交联网和交联网所具有的包埋缠绕效应。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对于三种相分散剂与交联剂DCP的协同机理有了比较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清楚的认识:NBR和DCP同时加入共混物中产生的协同作用是因为LDPE交联网和共交联产物改善界面粘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SBR和BR与DCP所产生的协同作用是因为 SBR和 BR改善了其与 LDPE共同形成的交联网,使交联网均匀连续,进而提高体系的力学性能;当EPDM和DCP共同作用于体系时,EPDM除促进相分散外,还增韧增强了其与LDPE形成的交联网,两者共同作用使交联网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体系力学性能也随之提高。
其他文献
如何保质保量地运送预拌混凝土,确保预拌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势不脱节,已成为混凝土运输车(以下简称运输车)制造业的重要任务.在走过30多年的制造发展历程后,我国颁布并实施了汽
化学修饰电极是当前电化学、电分析化学方面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其突出优点为通过对电极表面的分子剪裁,可按意图赋予电极预定的功能,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电极功能的设计。本
正确的英语语音对提高学生听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很多学者注重由上至下的信息处理模式,却忽视了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由下至上的信息处理过程。本文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个案研
多酸化合物是由钒、铌、钽、钼和钨等过渡元素自身或相互间、或与其它元素间所形成的一大类阴离子型“分子态”金属氧化物簇。由于多酸化合物具有纳米范畴的分子尺寸和由d-π
当前我国计算机本科教学还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本文提出了一套运用算法搭建编程教学过程化模型和评价模型的教学平台。通过边教学边评价的课程学习方
<正>2010年9月9日至12日,第18届中国国际金融展在京举行。作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型展览平台,2010中国国际金融展以&#39;调结构、促发展、保民生&#39;大背景为
期刊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落地,在为大家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关于隐私和安全伦理方面的隐患逐渐凸显。相关技术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从技术角度,结合各自的算法特点,分别对现有常见人脸图片伪造以及鉴伪算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并为后续相关政策标准研究提供了参考。
构造带 有效提高道路安全性的最新设施@张瑞军$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水利技术装备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支撑.根据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和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的需要,研究探讨水利技术装备发展的政策问题,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