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感染翻修疗效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Total Knee Arthroplasty简称TKA,中文名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随着各种原因导致的膝关节退变的患者逐年增多,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在骨科领域里非常普遍。TKA术后感染是导致手术失败也成为了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在临床治疗上亦十分棘手,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及严重精神负担。同时由于人工膝关节初次置换失败,术后感染,使膝关节内解剖结构的改变、骨缺损等,软组织挛缩,导致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难度增大,对手术技术要求提高,是骨科关节医生未来研究的方向。目的:通过回顾及整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在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期间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感染行翻修治疗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相关问题,因感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翻修的手术技术问题,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长期随访,以指导我们临床工作,提高人工关节的生存率。资料与方法:资料:回顾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在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期间因人工膝关节置换感染而行人工膝关节翻修术16例患者16膝。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53-74岁,平均61.5岁,16个膝关节均为初次置换术后,均未置换髌骨,术后翻修时间为4~25个月,平均13个月。初次关节置换在院内12例,外院转入4例。16例患者术前关节活动范围为15°~95°,平均为47°;HSS评分为28~68分,平均44分。手术均为全膝关节翻修术(一期假体取出,二期关节置换),均为抗生素骨水泥型固定。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治疗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随访过程中使用国内外最常用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通过SPSS系统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HSS评分,评价人工膝关节翻修近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28个月,平均14.6个月。16例患者术前关节活动范围为15°~95°,平均为47°;HSS评分为28~68分,平均44分。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28个月,HSS评分为61~92分,平均80分;关节活动范围70°~140°,患者翻修术后膝关节无不适感,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异常,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功能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手术满意率较高。根据术前及术后HSS评分结果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膝关节翻修是目前治疗因感染所致的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失败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指导系统的功能练习,是患者术后功能良好的重要保障。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手术技术,提高无菌意识,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期刊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Jeffrey ex A.M.Lu et Z.Y.Zhang)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罗汉果属(Siraitia)植物,为我国广西特有的珍贵经济植物。在广西人工栽
脑血管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全世界引起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大约占70%80%。脑缺血可引起脑细胞损伤及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而恢复血流再灌
走出科幻片,机器人“军团”来了,在年度科技盛典-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100多家国内外机器人顶尖企业携手机器人亮相.大会期间还秀出了人工智能系统、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
随着干扰类型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单一模式的制导方式抗干扰性能越来越低,为了有效对抗干扰,多模复合制导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多模复合制导需要将各个传感器的数据信息
随着我国下肢截肢患者的日益增多,智能假肢的结构与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意义也逐步凸显。一方面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械设计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控制类课程包含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代表的经典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等先进控制理论,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以及相关的电类
医院作为面向社会的窗口服务单位,服务至关重要。在医药卫生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的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广大职工的服务意识,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
目的:观察分析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共61例(75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