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组成支柱,对解决基层就业、促进基层科技进步、提高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从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县级政府融资业务迅速发展,给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强大的资金保障。新时期我国县域实体经济发展乏力,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保持持续的利润来源,逐渐缩减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将政府融资贷款作为主要的业务拓展方向。然而,目前政府融资业务大部分由政府融资平台负责,面临着新的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政策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很多学者结合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但对商业银行在政府平台融资方面的风险研究并不深入,少有学者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商业银行政府平台融资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度量,使得这一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在阐述政府融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政府平台融资业务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新特征及业务规模、结构、模式等现实状况,对其合规性风险、政策风险、政府信用风险、贷款集中性风险、市场风险进行了研究。通过专家咨询、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评价的方法,设计五个一级指标、十八个二级指标,对某商业银行政府平台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了实证测度,认为商业银行政府平台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还债压力,极易产生政府和银行的双边风险,制约了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大了市场的金融风险。最后从关注融资人所属地政府财政、避免集中授信、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强化内部管理、规避政策风险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政府平台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保障县域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