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的两个英文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在东西方国家出现的众多翻译理论中,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最为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奈达给翻译下的定义是:“翻译就是在译语中再现首先在意义上,其次在风格上与原语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信息。”他的功能对等理论注重“接受者的反应”,认为翻译的标准应在于将译文读者的理解与原文读者的理解进行比较。最贴切且自然的对等翻译,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论文正是运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评析《阿Q正传》的两个英文译本。文章从意义、风格、文化三个方面,通过对译文中大量的例子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两种译本在这三个方面是否达到与原文“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以及如何达到对等的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两个译文达到功能对等的程度不同,并得出以下结论:(1)翻译中要十分注意语境的作用,一个词的意义可能有很多种,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找到最确切的对等词。(2)译者应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风格特征,让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似的审美感受。达到这个目的译者可能用各种方法,例如模仿原文风格、改变或再创原文风格等。(3)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译者在翻译中经常要添加相关的文化信息以取得功能对等,运用直译加注、文内注释、释意等方法缩小译文读者与原文的文化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