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SOD基因转染及丹参酮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ingc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不同分化胃癌细胞株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及内源性活性氧水平目的 检测正常胃粘膜及MKN-28、SGC7901、BGC823、HGC-27四种不同分化的胃癌细胞株内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mRNA的表达,评价MnSOD转录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酶底物催化方法测定四种胃癌细胞株的碱性磷酸酶(ALP)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RT-PCR方法检测正常胃粘膜组织及MKN-28、SGC7901、BGC823、HGC-27四株高、中、低、未分化胃癌细胞株内的MnSOD mRNA的表达。利用2’7’-二氯氢化荧光素二酯(DCFH-DA)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不同分化胃癌细胞株的胞内ROS水平。四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分化胃癌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 MKN-28、SGC7901、BGC823、HGC-27四株细胞ALP及LDH的酶活性有显著差异。不同分化胃癌细胞内的MnSOD表达普遍低于正常胃粘膜,且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逐步下降;其胞内ROS水平随MnSOD表达的下降而逐步上升,同时肿瘤增殖活性上升。第二部分MnSOD基因转染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目的 观察改变胞内MnSOD基因表达水平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穿孔方法将反义和正义MnSOD cDNA真核表达载体pHβA-SOD (-)/pHβA-SOD (+)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400mg/LG418筛选稳定表达克隆并用RT-PCR及Western杂交法鉴定后扩大培养。用pHβA空质粒转染作为对照。放射免疫法检测正义、反义及空载SGC7901胃癌细胞株内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SOD1)蛋白含量。分别用直接细胞计数法、四唑蓝(MTT)比色法、平皿克隆形成率试验及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三组细胞在体外、体内的增殖活性。结果 与空载组(Vector-7901)相比,转染正义质粒的MnSOD-7901胃癌细胞呈现抑增殖效应:(1) 生长曲线示增殖速度减慢; (2)在平皿上的集落形成能力下降;(3)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明显受抑制。转染反义质粒的MnSOD-AS7901胃癌细胞则出现促增殖效应:(1) 生长曲线示增殖速度加快; (2)在平皿上的集落形成率上升;(3)裸鼠移植瘤生长加速。第三部分MnSOD调控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目的 进一步研究MnSOD高、低表达调控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的分子生物学机<WP=4>制。方法 采用DCF-DA荧光染色法检测MnSOD-7901、MnSOD-AS7901及Vector-7901三组细胞的胞内ROS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Ki67、C-erbB2 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三组细胞的P53mRNA表达。结果 与Vector-7901相对照,MnSOD-7901细胞胞内ROS水平下降, 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减少, Ki67表达明显抑制, Bcl-2及C-erbB2表达轻度下调。MnSOD-AS7901细胞胞内ROS水平上升, 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 Ki67表达明显升高, Bcl-2及C-erbB2表达轻度上升。此外,MnSOD-7901 细胞及MnSOD-AS7901细胞的电镜下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第四部分丹参酮ⅡA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丹参酮ⅡA(TanⅡA)在体外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1.0mg/L、2.0 mg/L、4.0 mg/L、6.0 mg/L、8.0 mg/L、10.0mg/L的不同浓度梯度的TanⅡA干预SGC7901胃癌细胞24、48、72小时后,用MTT比色法绘制肿瘤细胞生长曲线。采用1.0mg/L、2.0 mg/L、4.0 mg/L、6.0 mg/L、8.0 mg/L、10.0mg/L的不同浓度梯度的TanⅡA干预SGC7901细胞24小时,或同样采用10.0mg/L的TanⅡA干预0、12、24、36、48小时,应用碘化丙叮(PI)及Annexin V双重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浓度梯度及不同时间梯度干预下的SGC7901细胞凋亡率及坏死率。用透射电镜直接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并拍摄照片记录。用RT-PCR检测1.0mg/L、2.0 mg/L、4.0 mg/L、6.0 mg/L、8.0 mg/L、10.0mg/L的TanⅡA干预24小时后SGC7901细胞P53的mRNA表达。结果 抗氧化剂TanⅡA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呈现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地诱导SGC7901细胞坏死及凋亡。随着TanⅡA干预浓度的逐步上升,胞内 P53mRNA表达亦逐步上升。结 论(1) 胃癌细胞内 MnSOD的表达低于正常,MnSOD的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胞内ROS水平及肿瘤增殖活性密切相关。(2) 通过基因转染提高胞内MnSOD 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MnSOD可能是胃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3) MnSOD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与下调胞内ROS水平,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上调P53表达,下调Ki67、 Bcl-2及C-erbB2表达有关。抗氧化剂丹参酮Ⅱ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胃<WP=5>(4) 癌细胞坏死及凋亡,机制与P53表达上调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猴枣牛黄散(HZNHS)中乔松素、小豆寇明、西贝母碱和西贝母碱苷的含量。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速0.9 mL·
航天工程是一项集高科技、高风险、高可靠并存的系统性工程,其研制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风险,项目一旦失败会造成恶劣政治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新技术研发是航天S所经营活动中的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高校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分级教学是目前被很多大学所采用的一种教学
利用MICAPS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 1&#176;&#215;1&#176;全球再分析资料,对湖州地区2017年7月中下旬极端高温过程期间的环流形势特征、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进行了诊断分析
<正>1病例简介女,68岁,主诉:右腰部疼痛18d。既往史:高血压20余年,血压控制尚可。实验室检查:血小板351×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5.14g/L,D-二聚体定量2.81mg/L,纤维蛋白
[摘要] 目的 对善得定、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善得定组首剂用善得定0.1mg 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注,继之以25μg/h持续静滴;垂体后叶素组用垂体后叶素以0.2U/min的用量持续静滴。共治疗102例次。结果 24h止血率分别为80.6%(50/62)、62.5%(25/40);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5.6±4.1)h、(13.5±5.2)h。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