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各国都出现了传统老工业区衰退的普遍性问题,其中尤其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为明显,由于其工业化开始的时间较长,因此衰退的进程也来得最早,同时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也十分严重。这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德国的重工业核心——鲁尔工业区。作为德国乃至欧洲的工业火车头,鲁尔区的重工业在近百年的经济史和战争史中都占据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也因此被海内外所熟知。在上世纪中期,鲁尔区开始经历衰退,产业发展严重崩坏,失业等社会问题频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急速下滑。然而,在从上至下的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下,鲁尔区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升级改造,现在的鲁尔区已经重焕生机,可以说是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的最佳参照蓝本。本文从经济史的角度切入,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的分析回顾了鲁尔工业区从形成发展,到繁荣鼎盛,再到衰退落后最后重新转型崛起的整个经济历史进程,并深入分析了鲁尔区衰退的原因、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转型过程中阶段性和进步性的策略变化,从中得出的启示对于全世界尤其是我国的传统老工业区的转型升级,具有借鉴性的意义。论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针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论文的思路和研究框架以及研究的创新与不足进行了介绍。论文的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理论基础概述和相关的文献综述,从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分析与经济史学以及产业经济学方面的生命周期理论对整篇论文形成理论上的框架支撑,其中以经济史与制度分析的结合为论文的主要理论基础。从论文的第三部分开始,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对鲁尔区的经济发展路径进行详细的描述。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对1750年至1830年期间鲁尔工业区的诞生形成进行的描述,从鲁尔区的地质状况和早期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的初期转变说起,到1830年至1870年间鲁尔区在工业化和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初步发展状况,整体上属于鲁尔区起源阶段的阐述。论文的第四部分是对1870年至1914年间鲁尔区最为繁荣的时期的重点描述,从德意志帝国政府的强大到工业化的迅速扩张再到人口的急速膨胀,无一不彰显了鲁尔区此时的鼎盛。同时当然也有对鲁尔区1914年至1957年间两次经受世界大战摧毁随后又两次重建的描述,这一时期的鲁尔区经受了太多历史荣耀的加冕和战争的无情摧残。论文的第五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针对鲁尔区在1957年至1966年期间的衰退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探寻其走向衰落的各种原因。紧接着对1966年至今鲁尔区的转型过程进行了不同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其中这一部分的第二段再次将鲁尔区的转型进程依据经济史的角度分为了四个不同的阶段,详述了转型的阶段性差异,最后也对鲁尔区任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论文的第六部分是分析鲁尔区的转型对我国传统老工业区升级改造的启示,首先对鲁尔区和我国的传统工业区进行了共异性的对比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五个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一些精简的建议。第一是需要尊重市场规律,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内生性区域发展机制;第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化区位产业优势;第三是注重污染治理,整治土地环境,推动可持续资源开发利用;第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拓展就业渠道,实现有效的劳动资源配置;第五推进基建工作,注重城市功能,创造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