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Kornai在1980年提出软预算约束的概念以来,众多的学者研究其产生的原因,至今为止还没有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而软预算约束对企业的通常会带来经济中的许多问题,比如企业经理的道德风险、银行的呆坏帐等,而要消除软预算约束,明白成因是最起码的要求。根据我国特殊经济体制的安排,本文借助一个关于政府支出的行为模型去讨论软预算约束的决定因素。模型分析发现,政府实际控制的财政和信贷资源越多,政府依存度越高,预算约束软化的可能性越大。以沪深A股市场中的高负债公司(2001-2004年)为样本,我们采用了计量经济学中的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实证结果与模型分析两者是基本相符。这一发现同时也意味着软预算约束在我国上市公司(至少是高负债公司)中的确系统性地存在着。此外,本文的实证结果还表明,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软预算约束现象并非源于DM模型下银行的“事后有效”。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经济中减少软预算约束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本文共分六章。第1章是引言,阐述本文的研究的意图。由于软预算约束的成因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共识,那么找出一个更加有解释力度的模型将会是一个理论上的突破。第2章是文献综述。自从Kornai提出软预算约束概念以后,学术界对软预算约束成因的没有达成共识,根据Kornai(1998年)对已有的软预算约束各种理论的分类——内生性解释和外生性解释,回顾了这两种理论分类中较有代表性的文章。第3章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通过借助政府的支出行为,构建一个软预算约束的模型,并提出两个研究假设,假设1:政府实际控制的财政和信贷资源越多,软预算约束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假设2:政府依存度越高,软预算约束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第4章是研究设计。首先根据被解释变量是0-1变量的特点,选择Logit模型作为计量模型,然后定义了软预算约束、政府实际控制的信贷资源和政府依存度的指标,并对各个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最后选择了为2001至2004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对研究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章为实证结果与分析。对研究样本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以及稳定性检验,分析结果支持在第3章提出的研究假设。第6章是结论及政策含义。本文的研究发现软预算约束在我国上市公司(至少是高负债公司)中的确系统性地存在着。此外,本文的实证结果还表明,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软预算约束现象并非源于DM模型下银行的“事后有效”。本文的学术意义在于,在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的高负债公司进行融资行为的研究时,不能不考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