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最看重的会计信息之一就是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当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国内外审计界对持续经营审计的可靠性愈发关注。2006年2月,中注协出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目的就是更有效地规范审计师的执业行为,保证持续经营审计质量,那么首先就要识别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因素。尽管现有的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在持续经营判断上得到了业界的公认,然而该体系并不完善,其笼统性、复杂性以及操作性障碍限制了体系的应用程度,使应用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评价体系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强调事项段”的审计判断与未来现实发展状况可能不符。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基于目前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是否可以做出与企业未来发展事实相符的审计判断。区别于以往的研究,本文站在出具审计意见的角度上判断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未被发表“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强调事项段”审计意见的企业,其未来实际经营状况与审计判断结果可能存在重大偏差。很久以来,持续经营评价体系注重基于利润视角的财务类因素,而忽略了现金流对持续经营的重要程度。本文从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的角度出发,梳理5个其相关指标对持续经营的影响,将原有体系进行优化,包括指标细分和重点把控,提出了一个更具有操作性更全面的优化理论框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案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结合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我国化肥企业云天化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对化肥行业背景、公司概况、现有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进行概况介绍;其次,基于注册会计师对现有体系的应用效果,分析现有评价体系的缺陷和操作障碍,指出体系存在的不足;最后,从现金流视角出发,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建立系统化的持续经营能力优化理论框架。本文主要有三点研究发现:(1)揭示评价持续经营能力的现有体系缺陷,主要存在“利润视角存在局限、现金流量不够重视、核心因素不可观测、定性指标受到忽视”等问题;(2)从现金流创造能力角度出发,克服传统利润视角的不足,从“营业收入增长、经营资产质量、成本费用优势、资金安全状况、持续融资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财务定量指标的优化;(3)构建了一个同时关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评价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优化体系,使长期以来停留在财务层面的情况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