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治疗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3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初产剖宫产、经产剖宫产、初产顺产、经产顺产4组,分别采用单纯功能锻炼、单纯功能锻炼+肌电刺激、单纯功能锻炼+生物反馈、单纯功能锻炼+肌电刺激+生物反馈,进行康复训练6周,比较产妇盆底肌肉肌力恢复效果和阴道肌电压平均电值。结果:采用单纯功能锻炼方法治疗的产妇,治疗无效31例,有效49例,有效率61.25%;单纯功能锻炼+肌电刺激方法治疗的产妇,治疗无效22例,有效58例,有效率72.50%;单纯功能锻炼+生物反馈方法治疗的产妇,治疗无效21例,有效59例,有效率73.75%;单纯功能锻炼+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法治疗的产妇,治疗无效13例,有效67例,有效率83.75%;不同康复方法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10.277,P<0.05)。但不同类别产妇(剖宫产vs顺产,初产妇vs经产妇)盆底肌收缩力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产妇治疗后,阴道肌电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不同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阴道肌电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康复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产妇盆底肌张力,提高产妇盆底肌平均电压值,对产妇的产后恢复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