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课堂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质量,对学生课堂行为展开研究,可了解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真实状态,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课堂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山东师范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15-2018级四个年级共9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相关研究,得出本文结果如下:(1)课堂行为分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参与行为、课堂沉默行为三种,课堂问题行为是消极行为,课堂参与行为是积极行为,课堂沉默行为应辩证分析;(2)课堂行为各年级之间具有普适性,但各年级间课堂问题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差异结果符合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3)课堂参与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偏重主动展示,女生偏重主动复习。同一科目课堂行为在不同任课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源自任课教师的管理尺度和处事风格;(4)学生问卷自我评价和教师、笔者问卷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相似,问卷可靠有效,问卷结果和课堂观察结果相符,部分差异来自学生主观个体和客观客体的心理差异;(5)一节课的课堂行为处于不断变化的趋势中,课堂行为形式呈现多样性。开始阶段问题行为主导,基本阶段以参与行为为主,结束阶段回归问题行为,沉默行为在开始和结束阶段较少发生,基本阶段后半程较高,三种行为相互影响,动态变化;(6)影响该专业学生课堂行为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兴趣缺失、自律能力不足和态度不严谨,授课教师授课状态、师生关系疏远,同辈群体效应、室外敞开上课环境干扰。针对以上研究结果,分别从以下三个角度提出改善课堂行为的建议:(1)学生自身角度,要树立阶段性学习目标和长久性考研、就业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及时调整心态;(2)授课教师角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3)外界环境角度,学校应对课堂场地进行一定的建设及围蔽,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完善约束、激励机制以及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创造交流学习、并邀请优秀的学生参加座谈会的良好风气。本文研究虽借助普遍性的课堂行为研究,但从问卷设计到原因分析,均具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点,全面研究了课堂过程中三种课堂行为现状及关系。本文研究成果,可作为课堂行为研究的缩影,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