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棉织物染色前一般都要经过氧漂前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织物上的色素,以及煮练中未能去除的部分杂质如棉籽壳、蜡质等,提高织物的白度及吸湿性。而传统的氧漂前处理基本采用高温强碱处理工艺,不仅耗能高,而且处理后织物损伤严重,双氧水的有效使用少,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如果采用活化剂或催化剂,促进双氧水在较低温度下对棉织物漂白,将有利于棉织物氧漂前处理工艺的节能减排。首先,本论文主要选取了市售的两种低温氧漂助剂,即低温氧漂助剂AP-L以及CSC-20,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基本性能测试(pH值的测定、耐碱稳定性测试、发泡能力测试、渗透性测试)。然后分别将AP-L以及CSC-20应用于棉织物的氧漂前处理中,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AP-L以及CSC-20质量浓度、双氧水质量浓度、NaOH质量浓度、温度、时间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之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以织物白度、毛效、强力为指标,进一步优化漂白工艺。实验结果显示色维净AP-L的最佳工艺为:AP-L2g/L,30%双氧水8g/L,NaOH2g/L,温度80℃,时间45min;CSC-20的最佳工艺为:CSC-202.5g/L,双氧水8g/L,NaOH2g/L,温度80℃,时间50min。其次,对AP-L以及CSC-20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染料浓度为4g/L的BH-3BS红,对AP-L以及CSC-20各项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处理的织物进行染色处理。通过分别测试其染色后以及皂洗后的残液吸光度而计算出其上染率及固色率,同时测试染色后织物的K/S值、色差,测试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的织物基本都符合要求,各项性能均比采用车间常规氧漂前处理工艺处理的织物要优异。然后,论文复配了一种与AP-L以及CSC-20具有类似能促进双氧水低温氧漂功能的助剂X,确定其最佳的组分为烷酰氧基类活化剂壬酰氧基苯磺酸钠(NOBS)的质量分数为15%,表面活性剂7EO质量分数为15%。并对其在棉织物氧漂中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其最佳工艺为:X2g/L,NaOH2g/L,H2O28g/L,温度80℃,时间45min。然后将其各项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处理的织物进行了染色效果的测试,分别采用染料浓度为4g/L的BH-3BS红对单因素实验处理的织物进行染色。计算出其上染率及固色率,同时测试染色后织物的K/S值、色差,测试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的织物基本都符合要求。最后,将复配的低温氧漂助剂X用于车间大样试验,采用上述得出的X的最佳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氧漂前处理,实验结果显示,X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以使双氧水实现低温漂白的效果,与车间常规的氧漂工艺相比,更节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