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血清总IgE、血清特异性IgE、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之间关系及血清特异性IgE与嗜酸性粒细胞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的72例慢性鼻-鼻窦炎(CRS)的手术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16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将慢性鼻-鼻窦炎组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CRSsNP)。将慢性鼻-鼻窦炎血清特异性IgE(SIgE)阳性患者分为SIgE阳性组,血清特异性IgE(SIgE)阴性患者分为SIgE阴性组。根据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ECRS)、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non-ECRS)。采用德国FOOKE ALLERG-O-LIQ-SYSTEM全自动变态反应体外定量检测系统对患者血清总IgE、血清特异性IgE进行检测,对血清和组织嗜酸细胞进行计数,并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und-Mackay CT系统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探讨变应性因素(血清特异性IgE、血总IgE、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窦炎之间关系,血清特异性IgE、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体征病变程度评分的影响及血清特异性IgE(SIgE)与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之间的关系。结果:1、血清特异性IgE、血清总IgE、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在CRSwNP组与对照组,CRSsNP组与对照组及CRSwNP组与CRSsNP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组VAS评分平均为13.6,阴性组VAS评分平均为18.5,阳性组与阴性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p=0.01)。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组CT评分平均为12.9,阴性组CT评分平均为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p=0.56)。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组内镜评分平均为7.6,阴性组内镜评分平均为7.4,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p=0.8)。3、在嗜酸性粒浸润组中,CRSwNP有11例,CRSsNP有2例;在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中,CRSwNP有18例,CRSsNP有1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p=0.02)。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VAS评分平均为20.6,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VAS评分平均为15.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p=0.04)。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CT评分平均为14.5,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CT评分平均为10.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p=0.02)。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内镜评分平均为9.0,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内镜评分平均为6.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p=0.02)。4、特异性IgE阳性组血嗜酸性粒计数平均为0.19,阴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平均为0.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p=0.8)。特异性IgE阳性组患者中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有4例,非浸润型有10例;特异性IgE阴性组患者中,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有10例,非浸润型有2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血意义(?2=0.003,p=0.96)。特异性IgE阳性组血清总IgE浓度平均为226.3,阴性组血清总IgE浓度平均为87.5,两组差有统计学意义(t=3.2,p=0.002)。结论:1、慢性鼻-鼻窦炎病因复杂,不能以IgE、嗜酸性粒细胞等单一因素作为判断指标。2、当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合并过敏状态时,症状和体征的病变程度不一定加重。3、慢性鼻-鼻窦炎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提示并发鼻息肉概率增加,且症状、体征病变程度加重,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变态反应无关,可能存在非过敏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慢性鼻-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