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随着工业的发展及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高能量的骨盆骨折的发病率日趋增高。骨盆骨折的微创导向治疗及其生物力学的发展,在骨盆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传统的骨盆骨折术中,切开后,经过手法、骨牵引、橇拨、顶棒等治疗,使骨折碎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后,才安装、固定传统的内固定钛板;在微创治疗盛行的外科治疗的今天,如何应用―小切口(微创)‖的方法,特别是人体骨盆部各种组织是人体最多、最厚的部分,如何达到准确瞄准身体对侧目标点位、并充分牢靠固定复位后骨折碎片等仍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也成为阻碍微创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的较大问题。2提出问题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合并多发性损伤,传统的ORIF将加重损伤,因此Roberts主张[1]:损伤早期不宜行ORIF治疗,而采用微创经皮技术。近年来借助影像学和导航技术的发展,微创经皮拉力螺钉技术以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已经成为现代微创骨科中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3分析问题微创经皮拉力螺钉技术是一种创伤小,稳定可靠的技术。有学者[2]将该技术用于骶髂关节损伤、耻骨联合分离以及髂骨骨折均取得了良好手术效果。在传统的微创经皮拉力螺钉治疗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髋臼前柱骨折中,该技术一般分为顺行技术和逆行技术,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了顺行和逆行的进针点和进针角度[3-9]。传统的微创经皮拉力螺钉技术都是通过先确定入针点的位置,再确定进针的方向;进针角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术中钻入导向针时,在髋臼上无任何支靠点,也无正确的导向,只能凭目测和手感,因此易发生导针偏离;学者Carmack[10]研究表明:尽管术中反复使用X线透视,螺钉仍然偏离正确的位置。4解决问题解剖学研究表明,虽然前柱螺钉走形空间窄小,但是从解剖学而言,确实存在一个稳定的骨性通道。依托于这种解剖结构特点,依据―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原理,用螺钉的入针点、出针点来决定螺钉的位置与方向。自行研制出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导向器;用该导向器来确保导针或螺钉通过入针点和出针点,以期顺利将导针或螺钉置入前柱皮质内,减少螺钉穿出的并发症,使手术简化,减少术中辐射。5验证问题将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导向器分别应用在骨盆标本和尸体上,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导向器的有效性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