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金融化进程加快,金融资产总量在经济价值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实体企业管理者持有金融资产的偏好呈现提高的趋势,“脱实向虚”恐慌蔓延,金融风险积聚。此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在经济金融化程度加深的现实背景下,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必须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与动力。理论上,企业金融化有资产金融化与利润金融化两层含义。企业金融化通过企业管理者技术创新动机的排挤效应、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与对技术创新资金的积累效应三个途径影响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而最终影响效果需权衡三者作用大小决定。其中,融资约束程度改善与企业规模效应在企业金融化程度加深影响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传导链条中起到的一定调节或缓冲作用。选取2015-2018年共1028家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评价2015-2017年上市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替换解释变量、纳入交互变量、引入工具变量与检验弱工具变量效应等方式证实研究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金融化整体上抑制上市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2)对于面临融资约束较强、企业规模较小的上市制造业企业,企业金融化抑制其技术创新效率的效果更加显著;(3)在企业金融化抑制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利润金融化所代表的企业管理者的套利动机占主导地位,这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加深所隐含的套利动机提高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带来主要负面影响。针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程度加深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可提出相应对策。(1)在政府层面,需发挥政府引导职能,因时施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2)在金融体制层面,有关部门需完善各项法规制度,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行业回归本源。(3)在企业层面,为缓解金融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制造业企业需正确认识创新的重要价值,积极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