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大学生竞技排球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拼搏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而大学生排球联赛对大学院校排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了舞台。针对大学生排球联赛竞技表现的探索,可知整个比赛过程会出现阶段性的“涨落”现象,这就需要对比赛中阶段性“涨落”现象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因此本研究以2016-2017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北方赛区)前六名男排阶段性得失分为研究对象,从比赛竞技特征、结构变化以及得失分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胜负局中,特征上,发生ZL的次数和竞技单元长度以及强度上,胜队强于负队。结构上,胜队以Z为开局的整局竞技结构多,其结尾ZP所占比例也高于负队。得失分上,胜队在Z阶段中扣球、拦网和发球得分上优势大,在发球失误和其他失误中多与负队;在L扣球得分弱于负队,扣球失误和发球失误强于负队。2不同局次中,特征上,P阶段决胜局发生相对次数多,且在该阶段内赛点局的强度高于其他局次。结构上,以Z开局决胜局竞技变化简单;L在基础局中所占比例较高;基本局、赛点局、决胜局依次结尾以P结尾逐渐增高。得失分上,Z阶段赛点局在其他得分优势大,扣球和发球失误劣势大;在P阶段内决胜局和基本局扣球失误最大;L阶段赛点局其他得分弱。3不同组别中,特征上,成绩好的组别在Z发生次数多持续竞技单元长,在L发生次数少,比赛扭转强度小。结构上,P开局中,成绩好的组别整体结构相对复杂;随着成绩组别的优秀,其结尾ZP的比例逐渐增高。得失分上,随着组别成绩的提高,在L扣球和其他得分、Z拦网得分也越高,在P阶段的扣球、发球和其他失误上失分越少;在P阶段成绩优秀的队伍发球得分上为其竞技水平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