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间抑制特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与正常人的双眼间抑制特性的差异。方法 收集自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一次斜视矫正术后获得眼球正位并且立体视功能恢复正常的20例斜视患者做为斜视组,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6-31岁。门诊随机选取20例正常成年人做为对照组,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7-30岁。采用本实验组自行编写的双眼平衡测试程序对斜视组和对照组的眼间抑制特性进行检测,对结果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两组间的正确率采用t检验(T-Test),组内正确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 (1)斜视组组内的双眼平衡点正确率:F(6,46)=128.55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斜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双眼平衡点正确率:t(11.965)=-4.123.,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斜视组双眼平衡点(Balance Point)正确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术后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立体视功能,采用Titmus图谱、RDS图谱与Frisby立体板检查达到正常,但采用更为精细的双眼平衡测试仍可发现存在双眼间的抑制现象。将临床立体图谱检测和双眼平衡测试相结合能更全面地评价斜视患者术后的立体视功能。
其他文献
本课题主要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通过以上问题的阐述,深入探讨PRP促进骨缺损修复的细胞学机制及最佳有效浓度,为PRP修复难治性骨
目的:  对比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肿瘤标志物两者单独及联合诊断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析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的有效工具,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MPA核心课“公共管理”为例,系统阐述在公共管理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原则、方法、技巧以及对
目的: 婴幼儿白内障是严重影响患儿视力发育的疾病,在英国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约为0.36%,其中双眼致密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0.12%,单眼的发病率为0.08%。Francois回顾性资料表明,白
一、前言如果说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获取组织竞争优势的话,人事测评和选拔无疑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这种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