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与正常人的双眼间抑制特性的差异。方法 收集自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一次斜视矫正术后获得眼球正位并且立体视功能恢复正常的20例斜视患者做为斜视组,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6-31岁。门诊随机选取20例正常成年人做为对照组,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7-30岁。采用本实验组自行编写的双眼平衡测试程序对斜视组和对照组的眼间抑制特性进行检测,对结果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两组间的正确率采用t检验(T-Test),组内正确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 (1)斜视组组内的双眼平衡点正确率:F(6,46)=128.55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斜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双眼平衡点正确率:t(11.965)=-4.123.,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斜视组双眼平衡点(Balance Point)正确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术后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立体视功能,采用Titmus图谱、RDS图谱与Frisby立体板检查达到正常,但采用更为精细的双眼平衡测试仍可发现存在双眼间的抑制现象。将临床立体图谱检测和双眼平衡测试相结合能更全面地评价斜视患者术后的立体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