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6e的OFDMA物理层仿真及慢衰落时变信道估计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he_8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IEEE802.16e的OFDMA无线接入系统以实现车载速度下的实时多媒体业务为目标,以满足未来无线通信高速率、移动化传输的需求。现有关于IEEE802.16e的OFDMA物理层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系统局部的独立功能模块,而对于系统整体性能的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由于慢衰落信道会随时间发生缓慢的改变,不再满足准静态的假设条件,因此,传统的基于准静态假设的慢衰落信道估计算法不再适用于这类信道。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基于IEEE802.16e的OFDMA物理层进行了系统的仿真研究,并结合灰建模理论思想,提出了一种应用于OFDM’慢衰落慢时变信道跟踪估计的实现方案。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仿真研究了两种独立衰落信道下的OFDMA物理层系统的性能。采用SUI信道模型,研究了固定无线信道中OFDMA接入系统,包括调制、编码及交织等主要模块的性能影响;采用M.1225信道模型,仿真评估了移动无线传输环境下,OFDMA系统及其主要模块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无论选用何种信道模型,在高信噪传输条件下,低阶调制方式能够为系统提供良好的性能保障,而编码和交织技术的应用可观地改善了系统的性能。2.针对OFDM窄带慢衰落信道在移动传输环境下的时变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建模的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前一时刻的已知信道信息,建立灰色数学模型,预测估计下一时刻的未知信道信息,实现信道的动态跟踪。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灰建模在以二维时频变量描述的信道估计领域中的可行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不仅对窄带慢衰落慢时变信道有良好的估计性能,而且具有运算低、易于实现等优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最近几年的蓬勃发展,各类业务数据包括即时通讯、云计算、视频直播等数据业务的流量发生了极大的增长。运营商的IP骨干网作
ECC(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加密体制)是公钥加密体制的一种,是迄今为止最安全有效的三大公钥算法之一。但是由于公钥算法是基于数学问题的难解性,所以通过增加
在当前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智慧农业产生的海量信息资源对数据的存储和快速检索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虽然可以满足复杂多表关联查询等,但在可扩展性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摄像设备的普及和存储器容量的提升,视频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如何对海量视频数据进行有效的检索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目前,互联网上主
寻求客观事物的稀疏表示方法,一直是计算机视觉、数学、数据压缩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的研究目标。图像表示的有效性是指使用较少的数学描述来捕获图像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即
下一代网络(NGWN)将融合多种无线接入网络,为多模式接入终端用户提供无线Internet和多媒体服务。无线异构网络便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