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是通向历史世界的桥梁。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中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历史想象与文学艺术想象不同,它不能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历史想象必须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以真实可靠的史料为依据,置身于相应的历史时代中,力求客观,尽最大努力接近历史。正如英国历史教育学专家李彼得所指出的那样:“历史的想象是不能孤立进行和随意游离的,它最终必须与证据牢固地联系在一起。想象的部分要点实际上就是提出如何寻找证据,以及寻找何种证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是以历史学知识为载体的,与其他课程相比,历史课程有独特的“历史性”。历史课程中的历史知识具有时序性、过去性、一度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这些特点可以说是其他学科知识都不曾具备的,是历史知识的特性,而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历史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与差异,同时决定了历史课程的学习与实施需要研究历史所需的想象力。历史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再由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可以说这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因为思维对象是已经逝去的人类社会活动,要掌握历史知识、发展历史思维,离开了历史想象,将会是很困难的。历史想象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历史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合理科学的历史想象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之一。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十分清楚“学生的想象力往往就是他们追求历史知识的动力,而抹煞学生的想象力往往就会阻断了他们继续学习历史的道路”。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阐述历史想象的内涵,探讨什么是历史想象、历史想象的特征以及历史想象和文学想象之间的异同。第二部分对加强历史想象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着重对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想象的途径进行探讨和研究,主要探讨了其中需要注意的因素、培养的策略以及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对教师的要求。第四部分将上述理论分析结合中学教学实践经历,挑选出一些教学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