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及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男士对男衬衣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满足人体的穿着舒适性,还会考虑其静态的美观性,同时希望能有效地掩盖和修饰体形。要综合平衡这些要求,合体男衬衣的结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围绕合体男衬衣的结构设计及影响合体男衬衣动静态的关联因子,通过市场调研、理论研究、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法与步骤展开了分析与研究。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对传统男衬衣制版方法进行了梳理,针对消费者市场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根据男子上体静态特征和运动特点,对与合体男衬衣动静态平衡相关联的结构因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体男衬衣的概念及定义,通过男衬衣胸围放松量的实验设计,找出了针对170/88A体型的男子较为舒适美观的合体男衬衣的胸围放松量,并将其作为合体男衬衣的动静态平衡关系研究的关键定量A,同时确定了后背宽、袖开深以及袖肥作为研究的自变量。 2、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男子基础纸样进行合体男衬衣衣身结构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一般传统男衬衣的结构特征是衣身上无省道且门襟连口的平面结构,而男子胸部由于胸肌凸起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立体形态,由此本论文寻求了将传统的男衬衣结构特征与男子体型特征相匹配的合体男衬衣衣身结构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即通过旋转前中心线到一定的撇胸角度来达到消除前胸浮余量的目的,最终通过样衣试制和纸样优化得到了合体男衬衣的相应纸样,本论文简称“合体纸样”。 3、通过人体测量,以170/88A体型的男子为研究对象,得到了关键的固定参数(领围、前胸宽、肩宽和前过肩长度)和自变量(后背宽、袖开深和袖肥)的值以及范围。以撇胸角度、后背宽、袖开深、袖肥为自变量进行了有关合体男衬衣动静态平衡研究的实验设计,共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撇胸角度变化实验,二是影响合体男衬衣动静态平衡的结构参数变化实验。最终确定设计制作15件合体男衬衣并进行了实施及数据采集。 4、建立相应的动、静态的评价体系,分别对15件实验样衣进行主、客观评价,并运用多因变量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评价数据进行了有效性检验;分别从5个静态指标中提取了对实验样衣静态美观影响最大的4个静态指标,及从15个动态指标中提取了对实验样衣动态舒适性影响最大的8个动态指标;还运用了模糊数学方法,对实验样衣的动、静态效果进行了梳理与排序。 5、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两个方面的数学回归模型:一为不同的撇胸角度和不同的胸围放松量与下摆豁开量的数学回归模型;二为合体男衬衣的结构参数(后背宽、袖肥和袖开深)与样衣动静态平衡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并给出了动静态平衡效果最佳的模型参数区间,能提供样衣动静态平衡效果的预测。 6、对所建立的数学回归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基本正确,并基于以上检验,对数学模型的局限性和优化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本课题的研究及成果对合体男衬衣的结构优化进行了探索,所提出的结构方法实用、可行。本文的研究及实践不仅丰富了男装结构设计理论,也丰富了男衬衣的结构设计的实用技术,并能用于生产实践,故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