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是指处于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关系的选择和安排,例如选择由市场机制完成交易,还是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实现内部交易和科层管理,或者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治理。企业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实施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反过来,所形成的治理关系又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本文以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模型为理论基论,以中国汽车产业为研究对像,通过模型分析和案例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论述了汽车产业中的“零部件-整车”环节的纵向关系治理现状及内在形成机制。理论模型方面,本文在应用交易费用理论的经典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企业能力理论等其它学说进行扩充和调整,并对原先的静态比较分析方法加以改进,构建了关于时间变量的动态演化模型。在具体对像研究方面,本文将上述模型与汽车产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针对性的研究框架,并以之为分析工具对我国汽车产业的两大主要类型企业:国有合资企业和自主发展企业的纵向关系治理现状和形成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证。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在零部件关键度和企业规模两大因素的影响下,“零部件-整车”环节的纵向关系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的中心-外围模式。合资模式下的纵向关系治理偏离了这一最优模式,而自主发展模式下的企业则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与该模式较强的契合度,并且因此在自主创新和带动零部件发展方面有着优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