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反思性的存在,任何形式意义与认同的建构都处在不稳定的层面。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所感受到的生活失去了“确定性”与“真实性”,产生一种“地方虚无感”。同时,全球化过程所伴随的同质化、去地方化、非地方化的空间力量,又在不断消解基于地方的意义根植与身份认同,不断冲击个体与地方之间的互动融入关系,进一步加深自我感受到的“地方虚无感”,形成身份认同危机。所以,无论是从个体地方根植与认同的微观视角出发,还是从地方治理、国家治理的宏观视角出发,都有必要从个体入手,切入地方理论,分析个体如何在现代性的冲击中实现在地根植,如何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实现在地的认同与融入。因此,研究着重以丽江古城为研究案例地,以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着重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为什么旅游劳工移民在众多旅游社区中选择了丽江?(2)为什么旅游劳工移民选择长久地留在丽江?(3)来到丽江之后,如何实现人地互动?如何看待自我的地方融入过程?(4)地方融入主要呈现何种结构,又是如何体现在个体的人地互动之中的?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典型城市民族旅游社区旅游移民地方融入研究》支持,笔者前期通过梳理地方相关理论,确定了研究案例地——丽江古城、研究对象——旅游劳工移民,以及研究内容——地方融入,并为此进行了一个半月的丽江实地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笔者主要选取在丽江居住时限达六个月以上的旅游劳工移民,进行历时约一个小时的深度访谈,着重对丽江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的过程与技术路线如下:首先,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空间、地方以及地方融入的概念与结构进行分析与探讨;其次,以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以地方融入为主题词,通过深度访谈了解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再次,通过质性扎根分析,解析丽江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最后,通过扎根分析结果,建构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过程模型。通过“解构-建构-重构”的分析思路,得到具体结论如下:(1)通过解构的分析,明确了旅游劳工移民在进入丽江之前,对丽江有个空间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主观认知的驱动、地方形象的识别、人文氛围的吸引、地方想象的延伸以及逃避现实的期待这五个部分组成,系统归纳了旅游劳工移民在进入丽江之前对丽江的空间认知与地方期待。(2)通过建构的分析,重点使用文本分析法发现,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主要有两个过程:其一,前期的空间认知,主要分为3个主要维度(生产的空间、生活的空间、情感的空间)和6个次要维度(比较层面、现实层面、外部条件、内部互动、现实感受、期待行为);其二,后期的在地体验,主要分为3个主要维度(生产的地方、生活的地方、情感的地方)和6个次要维度(生产条件、自我效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故土认同、新地方认同),初步解释了空间认知是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前因,在地体验则伴随着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过程与结果。(3)通过重构的分析,进一步与理论对接,对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进行重点解读与分解,明确了空间认知是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前因,而生产地方的认同与感知为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锻造了可能性,使旅游劳工移民形成地方依赖,生活地方的认同与感知是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基础,是旅游劳工移民进一步在心灵层面归属地方,情感地方的双向认同(故土认同、新认同)使旅游劳工移民实现地方融入。研究以丽江民族旅游社区为案例地,以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构——建构——重构”的逻辑分析,明确了旅游劳工移民在丽江的地方融入过程与结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初涉的创新为,理论上:(1)初步进行了地方融入的概念性界定与结构性划分。(2)提出了旅游劳工移民在丽江地方融入“生产-慢活-认同”的过程模型。实践上:(1)帮助流动背景下的个体有效识别自我与地方,建立正确的地方认知与地方感知,有效实现人地互动、在地融入提供理论参照。(2)为民族旅游社区有效协调本地居民、外来经营者以及旅游者三者关系,优化社区管理、治理模式,促进民族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文章是基于钱玉林教授的一篇发表在法学研究上的文章所进行的思考。钱玉林教授对于公司章程中"另有规定"的观点引起了我对公司章程性质的探讨兴致,几经审议才出台的新《公司法
南昌市前湖快速路在U型槽结构顶上修建四座人行天桥,综合考虑周边的限制条件,采用开口钢桁梁人行天桥,利用Midas Civil 2015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并对开口钢桁梁人行
在这场起源于华尔街、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最早垮台的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公司,在2007年年初曾经与黄光裕旗下的鹏润投资集团达成协议,共同组建一个5亿美元的投资平台,投资方向锁定中国消费品及零售市场。    从2007年3月至12月,他们花了9个月的时间选定原兰馨亚洲董事总经理郭德宏出任掌舵人。不过,至今外界还未听到有关该基金投资的案例,而郭德宏也在2008年9月转至瑞士信贷集团旗下的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