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年会造成巨额的损失。金属腐蚀一般被定义为活性金属与腐蚀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劣化的自然现象。水相作为腐蚀性物质的溶剂和腐蚀过程中的介质,在整个金属被破坏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疏水材料因为具有憎水性,能够阻断基底与腐蚀介质的接触,所以是一种非常好的防腐蚀材料。利用超疏水材料防腐蚀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例如:一般制备超疏水材料的方法过于复杂,耗时过长;长时间与水接触容易失效等。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采用操作简单的电沉积法、一步浸泡法和常压等离子体射流法制备了三种性能优异的超疏水材料,并应用在了金属防腐蚀方面。主要的实验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操作简单的电沉积法在铜基底表面制备了具有微纳米粗糙结构的超疏水涂层。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在30 V电压下沉积12 h为最佳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铜基超疏水表面具有156°的接触角。对此超疏水表面进行了腐蚀防护性能研究,在3.5%NaCl溶液中进行了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和EIS测试,结果表明此超疏水表面具有非常优异的防腐蚀性能,其缓蚀效率能够达到99.9%。2、采用浸泡法使长链硅烷结构附着在了三聚氰胺海绵骨架表面,成功制备了超疏水海绵材料,其接触角能够达到168°。将此超疏水海绵应用在了金属防腐蚀领域,并采用在超疏水海绵中通入干燥空气的方法对金属进行进一步的保护。采用低合金钢片表征了超疏水海绵通气法的缓蚀能力:对各种条件下的钢片分别进行了短期和长期的宏观观测、SEM和EDS测试;测定了各种条件下钢片的开路电位、阻抗和动电位极化;对钢片表面的湿度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都说明超疏水海绵通气法能够有效抑制金属的腐蚀。3、采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法制备了超疏水海绵材料,其接触角能够达到163°。对原始海绵和改性后的海绵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显示改性后的超疏水海绵骨架上具有很多雪花状结构,这些结构极大地增大了海绵骨架表面的粗糙度。对超疏水海绵表面的成分进行了EDS成分测试,通过分析各元素的含量,得知改性海绵表面的物质主要为SiOx。将此超疏水海绵材料应用在防腐蚀领域,并采用加热的方法对超疏水海绵的防腐能力进行补充。对各种条件下的钢片分别进行了宏观观测、SEM、EDS测试,结果说明超疏水海绵加热法能够很好地抑制金属的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