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湿地对改善河口区域生态环境的具有重要作用。处于河口的红树林湿地是热带海岸湿地的典型代表,已经有大量文献报道了红树林对水体净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阻滞沉积物、分解有机质、吸收营养物、富集有毒物等方面。而珠江流经经济发达的工业聚集区,水质浊度较高,成分复杂。这种背景下,考察珠江口红树林这种稀缺且典型的潮滩红树林湿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及河口环境的改善作用显得意义重大。
本文选取位于珠江口西北的淇澳岛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区域没有内部污染源,陆源径流泥沙含量高、沉积环境典型、重金属沉积较为严重、径流和潮流影响都比较大的现实,设置了4×4共16个采样点,现场采集水样、沉积物样及红树植物样,按照各种标准方法考察不同水动力下水样pH、盐度、浊度、COD和Zeta电位,底泥的粒度分布,底泥和植物组织、植物凋落物中的代表性重金属Cu、Zn、Cd和Pb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
此区域红树林对悬浮物阻滞截留作用明显,尤其在涨潮初期的中潮带;并通过促进颗粒沉降,减少了水体中不可溶COD的含量。另外,红树林对水源的涵养作用使林内淡.咸更替过程比林外趋缓,利于减缓过于剧烈的盐度变化导致颗粒絮凝受到阻碍。相对于径流、降雨和盐度,红树林的存在对水体中pH值和Zeta电位分布影响甚微。
该区域红树林可促进沉积物由海向陆方向细分,区域内沉积物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和偏态总体均为由海向陆递减,沉积成分以粉砂质粘土居多,在靠海方向有少量粘土质粉砂及粉砂存在。在林内部分区域形成水动力较弱,利于细颗粒沉降的类似浅海沉积环境。
此处的红树林具有将重金属最大污染带向远离海岸方向推移的趋势,同时使沉积物中各种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比外海更弱。
该处红树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有富集作用。富集能力与林龄正相关,但与土壤污染水平基本负相关。不同红树植物富集能力种间差距不大,且对Cu、Zn和Cd的富集能力均强于对Pb,而Zn和Cu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以及从植物组织向外界环境的归还能力强于Cd和Pb。这减缓了较毒的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