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下半叶至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并购浪潮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升温,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企业发起并购的动机往往是希望通过并购扩张自身规模,提高企业市场份额,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公司价值。但是现有文献对并购交易最终能否创造价值仍然莫衷一是。作为并购交易中的重要角色,高管人员有动机在并购过程中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自身权力影响董事会决策,以损害公司或股东利益为代价谋取私利。高管权力越大,越有条件和能力实施自利行为,越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并购绩效。 本文以2008-2011年间发生并完成并购的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3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权力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本文亮点在于从组织权力、专家权力、声誉权力和所有权权力四个维度分别对高管权力进行考察和衡量,并进一步结合企业的产权性质,对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组织权力会对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董事会职务使高管能够更方便、更直接地俘获董事会,造成董事成员利益与股东背离,丧失对高管人员的有效制衡。2)专家权力对并购绩效产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信息和资源的优势为高管人员寻租提供了便利。但是投资者对专业权威的信任和依赖也可能使专家权力也可能成为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因素。3)所有权权力会对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拥有股权的高管更有能力与董事会的力量进行抗衡,在避免被罢免和决定公司成长方向等方面更加具有话语权,弱化公司治理的监督和控制。4)声誉权力会对并购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但该影响在国有企业中会受到抑制。具有兼任职务的高管在提出和实施并购的过程中,会更加关注规避并购风险、提高投资效率,优化公司业绩。 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论,为企业改善公司治理环境、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提升并购绩效和投资效率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建议,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