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关系。利益关系的协调关系着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可以说,利益协调是人类社会永不过时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益协调问题也备受关注。利益分化越来越严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也越来越频繁,而且矛盾和冲突的等级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具体来说有:利益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两极分化加速、群体矛盾激化、城乡差距扩大、就业难、社会医疗保障以及教育的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这些不仅将严重威胁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将深深地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新时期出现的这些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任。在政治权利体系中,中国共产党居于核心领导地位,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起着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的作用。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是党的根本宗旨、基本性质的内涵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做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文件中,将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党对利益协调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利益协调过程中虽然出现过一些失误,走过一些弯路,但总体上来说,党的利益协调能力还是在稳步提升。从开始的拉平贫富差距的“平均主义”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体现了党在利益协调上更加重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如何协调,文章首先从利益协调的基本原则出发,提出了利益共享、社会公平公正、统筹兼顾和民主法治四个原则;其次,基于利益矛盾的复杂性、长期性特征,文章构建了一个利益协调机制,以期合理协调社会矛盾冲突;接着文章提到,利益协调不是抽象的、形式上的协调,而是需要结合社会实际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真正的将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另外,党在利益协调时应合理借鉴和吸取国外政党执政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党自身的优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筹好各行业、各区域、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