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信用担保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困难,其自身体系也不断完善,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在论述国外主要担保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者的担保理论研究,全面系统的分析我国信用担保机制的现状与特征,即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信用担保业已经初具规模,基本建立起了信用担保的法律体系,形成了行业共同发展了良好社会平台。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我国信用担保机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主要问题是我国的信用担保业缺乏完善的体系建设,再担保机构长期缺位,现有的信用担保机构缺少完善的资金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另外,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配套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银行和信用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良好机制。本文第三部分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的信用担保经验,得出对我国有益的启示。
文章研究认为,要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就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同时完善配套制度,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鼓励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开展多元化的担保业务,实现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合理分工;第二,建立再担保机制,充分认识再担保机构在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了再担保机构的具体建立办法,从而形成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切实减少担保风险;第三,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资会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推动信用担保业的持续发展。
最后,本文提出大力发展信用担保的配套机制,丰要是指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监管制度,建立明确的监管机构,加快银行服务创新,发展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帮助信用担保机构分散风险,加大政府的推进力度,提高政府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度,政府要加快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加大担保基金的投入,同时促进礼会信用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