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网络中声誉对合作演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h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在人类社会群体之中普遍存在,存在于大大小小的组织群体中,小到家庭组织大到国家组织,合作是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优势互补,使群体产生的效益大于个体的效益。因此,合作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如何能够促进合作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演化博弈能够很好地模拟个体的合作困境问题,突出个体是选择合作还是选择不合作的矛盾心理,另一方面,合作的前提条件是至少两个人,而在庞大的社会体系中,个体始终存在于大大小小的组织框架当中,空间网络则为模拟组织结构提供了框架基础。因此,空间网络上的演化博弈可以作为研究合作演化的理论支撑。研究影响合作演化的现实因素呈现多样性,而本文着重研究声誉这一现实因素对于合作演化的影响。声誉是从过去的行为中不断积累得来的,因此它可以作为我们未来决策的重要的标准,是解决社会困境问题的一个角度。本文首先对相关的背景和理论基础详细地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从声誉的两个不同角度来探究其对合作演化的影响。第一个角度是研究异质性声誉是如何影响合作演化的,在这里,主要是从两个维度来探究声誉的异质性,第一个维度是通过控制网络中声誉高的个体占比来探究声誉对合作的影响,发现当网络中声誉高的个体占比高时会使网络中出现全合作的局面,第二个维度是将网络中的个体通过决策过程中对声誉关注度的强度划分为声誉关注度高的个体和声誉关注度低的个体,在此基础上调整声誉关注度低的个体对声誉的关注强度和声誉关注度高的个体占比,结果发现当社会困境强度不同时适时地让声誉关注度低的个体调整对声誉的关注强度或网络中声誉关注度高的个体占比越高时就越有利于网络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第二个角度是对声誉低的个体采取显性惩罚和隐性惩罚,发现在这两种惩罚下适当地加大惩罚力度更有利于合作的涌现,并且通过这两种惩罚机制比较发现相比于隐性惩罚采取显性惩罚更有利于网络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