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农药等化工产品的胡乱应用、环境污染等均成为不可忽视的引发淋巴瘤的重要因素,淋巴瘤目前已跻身常见恶性肿瘤的第8位。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在恶性淋巴瘤中增长速度排名第一位,而格外受到关注。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中,亚洲人群多见T细胞、NK细胞淋巴瘤两种亚型,在我国这两种亚型发病数量尤为突出。其中单纯在口腔黏膜区域发生比较严重的非特异性病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由于此型恶性淋巴瘤相对少见,多数只具有鼻腔病损,不常累及口腔黏膜,因此具有口腔黏膜病损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便更为少见。由于口腔内环境复杂,组织结构复杂,该病在口腔黏膜各个区域病损表现呈现复杂多样性,国内外对具有该类特征的病例报道较少,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临床特征。本次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探讨近10年来共10例具有口腔黏膜病损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各种临床特征,在总结该病特点的基础上,达到对疾病更深层次的认识,加深对结外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了解,为具有口腔黏膜病损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提供有利参考资料,以提高其早期临床确诊率,缩短确诊时间,尽量达到针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更好的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10年间,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病历病案资料,且病程中出现相关口腔黏膜病损,病例来源包括口腔科门诊、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科、血液科、放射科等科室。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包括耳鼻喉科、血液科、中医康复科住院的,被诊断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并且具有口腔黏膜病损的患者,总共1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各项病历资料,针对患者的各项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最初发病部位、确诊时间、各项检验科生化指标、相关病毒感染情况、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脾影像学检查情况、病程长短,误诊情况、治疗方法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6.2岁;男女性别比为9:1;2)首次发病部位:腭部5例,鼻部3例,牙龈1例,咽部1例;3)临床分期:6例属Ⅰ期,3例属Ⅱ期,1例属Ⅳ期;4)病理分型:10例最终诊断均为NK/T细胞淋巴瘤,鼻型,T细胞源性;5)确诊时间:起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为1~36个月,平均8.7个月;6)实验室检验:对该病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其中肝功指标异常4例,(4/10)。完善肾功能检测的9例,其中指标异常4例(4/9)。4例完善了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查,2例升高,2例正常。10例患者血沉升高者2例(2/10)。7)病毒检验情况:10例患者中,1例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1/10)。8)诊断:仅1例首诊时被考虑为恶性淋巴瘤患者。9)淋巴结转移情况:8例患者进行此项检查,6例有颈部淋巴结或远端淋巴结转移(6/8),2例尚未见淋巴结转移。10)影像学检查:5例接受CT检查,4例患者发现肝、脾囊肿以及肺结节,1例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11)病程:4例病程完整患者,自发病以来生存期为0.5~3.5年.平均生存期27.5个月。12)治疗以化疗+靶向放疗为主,选择性采用局部手术治疗。结论:1)具有口腔黏膜病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少见,呈多样性,无特异性,初诊容易误诊和漏诊2)对可疑病例,应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尽早进行组织活检,对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应给予多次活检,达到确诊的目的。活检取材部位尽量在坏死灶与病变组织交界处,组织块避免过小,切勿因挤压组织块致使其变形,以提高活检的正确率。3)本组10例患者的生化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免疫组化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4)全身治疗以放化疗为主,口腔病损以对症治疗为主,总体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