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可饱和吸收体的全固态被动调Q激光特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固态激光器是以半导体激光器作抽运光源的,激光工作物质、泵浦源等部分均为固体物质构成的激光产生装置。由于它输出的激光具有转换效率高、可靠性强、光束质量高、成本低廉的优势,已成为目前工业市场和军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激光光源。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短脉冲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可饱和吸收体的全固态激光器被动调Q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微观世界、信息通讯和材料精细加工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同时,作为调Q元件的可饱和吸收材料的性能对激光器的激光输出特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响应时间短、吸收波长宽、光学损耗低并具有很强非线性效应的新型可饱和吸收材料不断地出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了被动调Q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新型单壁碳纳米管和砷化镓材料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分别实现了1μm和2μm波段被动调Q全固态激光器的稳定输出。砷化镓材料已经被广泛用作为调Q元件,实现了多种不同增益介质的固态被动调Q激光器,然而在2μm波段还尚未有人进行有关砷化镓可饱和吸收特性的研究。本文通过掺杂的方式对砷化镓材料进行改良,使用离子注入法成功制备了Bi掺杂砷化镓材料。对掺Bi砷化镓和纯净砷化镓材料作为可饱和吸收体的Tm:LuAG被动调Q激光器进行了输出特性的实验研究。另一方面,碳纳米管作为新型的可饱和吸收体,具有很宽的吸收光谱,良好的导热性能,损伤阈值高,恢复时间短的特点。本文使用液相排布的方式实现了网状结构单壁碳纳米管溶液的制备,并对使用碳管溶液作为调Q元件的激光器输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论文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首先简要分析了砷化镓材料在2μm波段固态激光器中的应用前景,介绍了离子注入法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稀土离子掺杂的工作原理,利用离子注入法和热退火处理完成了掺Bi砷化镓材料的制备。然后使用该掺Bi砷化镓以及未掺杂的纯净砷化镓材料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对两种样品分别实现的Tm:LuAG被动调Q固体激光器输出特性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实了砷化镓材料在2μm波段下的可饱和吸收作用和离子掺杂对砷化镓材料可饱和吸收特性的改良效果。(2)介绍了网状结构单壁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液的制备方式,在碳纳米管粉末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引入了新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来帮助单壁碳纳米管粉末的分散,利用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特性实现了单壁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液的网状排布。使用制备得到的网状结构单壁碳纳米管溶液和未经处理的参照碳管溶液作调Q元件搭建了Nd:YVO4被动调Q激光器。对两种样品作为可饱和吸收体时的激光输出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和对比。同时对网状结构碳纳米管溶液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网状排布对碳管溶液可饱和吸收特性的提升作用。
其他文献
提出HFC网络回传通道设计的可靠性、开放性、扩展性和实用性原则,阐明这四大设计原则的准确含义,指明正、反向通道设计的异同。分析回传通道设计的3项关键技术:控制汇聚噪声,实施
激光测距是激光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利用激光脉冲在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上的先天优势实现高精度距离测量,本文设计和研究的是以TDC-GP22为
2013年12月,我校的生活适应课程项目获得了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特等奖。伴随着这个项目从最初的酝酿设计到后来的实践应用,我也由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扬州市学科带头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并构建预测术后复发的预后模型,同时对比分析复发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为乳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和复发患者再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一定
在超高速应用中,传统的并行通信技术由于自身的非理想因素遭遇瓶颈,逐渐被传输速率更快、成本更低的串行通信技术取代。时钟数据恢复电路(CDR)是接收系统的核心单元,从接收到
主要研究人脸检测算法,分析了现有人脸检测算法的特点和不足之处。采用基于YCbCr空间的高斯肤色模型.利用颜色信息把彩色图像分割成皮肤区、头发区和背景区。对皮肤区进行去噪
相干光通过牛奶、白色涂料、人体组织等强散射介质时,由于光在这些介质内经历了多重散射,会在出射时形成随机散斑。出射光失去了原有入射光场的空间相干性,使得稳定的相干光
建筑结构特别是平面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会加剧结构在地震中的震害,提出实用合理的设计措施以对其进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针对结构扭转设
针对化工企业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体系过程中,如何构建定额价格体系进行了介绍,为化工企业具体应用内部市场化管理理论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