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习、孙存吾编选的《皇元风雅》,前集六卷、后集六卷,共十二卷,作为第一部全国性的元诗选集,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元诗文献,而且体现了元代中后期的诗坛风尚,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首先对版本做了考证,并整理点校了《皇元风雅》。 《四部丛刊》所收古杭勤德书堂本(以下简称杭本)在文字方面较为完善,应该作为整理点校的底本。《中华再造善本》所收李氏建安书堂本(以下简称建本)在内容与版式上与杭本大体相同,二者同源,其多出的十一首诗为后来所加,从诗歌内容可以证明建本为明朝初年所刻,该本存在页码错乱、缺字的情况。《文渊阁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四库全书》)在内容上与前两个版本相同,只是将十二卷分为二十四卷,存在改译人名、遗漏诗作的情况。建本和《四库全书》本可做参校本。 其次为选诗体例研究。 《皇元风雅》所收录的诗人以江西籍为最多,原因在于受编者籍贯的影响。作为第一部元人选元诗的全国性总集,将刘因、赵孟頫、虞集、杨载、范椁、揭侯斯等人作为元诗的代表人物,对于元代诗人与诗作的经典化起了很大作用。未收元好问等蒙古时期的诗人,表明编者在正统观方面坚持南人的立场,以元灭南宋作为收诗的时间上限。不收杨维桢的诗作体现了编者中正平和的诗学观念,不满于杨维桢诗歌创作体现出的怪奇风格。 第三章为内容与选诗标准研究。 从内容上看,《皇元风雅》围绕着“性情之正”的审美标准,表现以下几个方面:诗歌表达的情感要“正”、隐逸诗中蕴含着诗人的达观心态、推崇君子品格、诗歌在行使“怨”的功能时恪守儒家的温柔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