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舒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以局限性或广泛的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从而引起的上腹部胀痛、烧心、食欲不振、恶心、嗳气等临床综合征。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很少从正常的胃黏膜上皮直接发生,通常需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病变过程,因此对胃癌前病变进行干预,及时有效地逆转胃癌前病变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中药治疗CAG研究颇多,且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在病理疗效方面还不十分理想。本研究拟观察养胃舒联合叶酸对CAG的治疗效果,比较CAG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疗效、组织病理学变化,客观评价养胃舒联合叶酸对CAG的治疗效果。   方法:病例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门诊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44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叶酸组、养胃舒组和联合治疗组。叶酸组给予叶酸(10 mg、3次/日)。养胃舒组给予养胃舒(3粒、3次/日)。联合治疗组给予养胃舒(3粒、3次/日)及叶酸(10 mg、3次/日)。三组药物均饭前15分钟口服,以3个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患者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疗程中每2周随访1次,记录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三组疗程均为3个月,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Hp清除情况及胃镜复查,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疗效判定。治疗期间患者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三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理、Hp感染情况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果:在中医症状方面,叶酸组、养胃舒组、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嘈杂泛酸、嗳气等症状或体征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叶酸组与养胃舒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叶酸组(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养胃舒组(P<0.05)。疗程结束后,联合治疗组Hp根除率为55.56%,叶酸组的Hp根除率为23.07%,养胃舒组的Hp根除率为31.81%,联合治疗组Hp改善情况优于叶酸组及养胃舒组,P<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叶酸组胃镜下胃黏膜恢复情况总有效率66.67%,养胃舒组总有效率79.16%,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联合治疗组胃镜下黏膜改善恢复情况优于叶酸组及养胃舒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病理改善情况总有效率93.75%;叶酸组病理改善情况总有效率60.42%,养胃舒组病理改善情况总有效率70.83%。联合治疗组病理改善优于叶酸组及养胃舒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总疗效方面联合治疗组临床基本治愈16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1.66%;叶酸组临床基本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66%;养胃舒组临床基本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9.17%。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叶酸组及养胃舒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1.养胃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及病理组织逆转均有很好的疗效,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2.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药物毒副作用,说明养胃舒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疗效,评价其维护动静脉内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