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翻肠囊法快速发现吴茱萸汤药效成分群的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f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建立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方法,我们以吴茱萸汤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和积累单味药主要成分的基础上,建立复方药效成分群快速发现和确认的方法,为质量控制中选取控制指标提供参考。   吴茱萸汤出于《伤寒论》,是治疗阳明寒呕、少阴吐利、厥阴头痛常用的经典方,现代临床仍应用其治疗多种疾病。本方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组成。依据其临床用药习惯(以水煎剂入药),推测其药效成分主要应集中于水溶性部位中。人参、生姜水溶性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已有研究,而有关吴茱萸、大枣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便于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对水溶性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吴茱萸水溶性部位分离得到7种成分,分别鉴定为柠檬黄素-3-O-β-葡萄糖苷(Lcs)、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Irs)、吴茱萸酰胺、去氢吴茱萸碱(Dhe)、吴茱萸次碱(Ru)、吴茱萸碱(Ev)、吴茱萸内酯(柠檬苦素,Li);两个黄酮类成分为从本属中首次分离。从大枣水溶性部位分离得到8种成分,分别鉴定为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东莨菪内酯、酸枣仁皂苷B、齐墩果酸、槲皮素、无刺枣苄苷Ⅱ、芦丁、胡萝卜苷,其中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东莨菪内酯两种成分为从本属中首次分离,槲皮素、无刺枣苄苷Ⅱ、胡萝卜苷三种成分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   为确认复方的药效成分群,我们提出“复方成分群>>吸收成分群>药效成分群”的假说。首先对吴茱萸汤吸收入血成分进行研究。采用体内模型法,大鼠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在门静脉取血,血样采用液质联用(LC-MS)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吴茱萸汤吸收进入血液的可确认成分为Irs、Rg1、Rb1、Re、Li、6-Gi等7种;成分进入血液的时间在给药后30min-60min之间;Re、6-Gi、Rb1代谢较快。该结果为选择吴茱萸汤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对质量控制工作者而言,通过体内模型检测吸收成分进而寻找药效成分,可能存在以下困难:药物口服吸收量小,易受到体内各种物质的干扰而难以检出;需要掌握一定动物实验技能;需要精密和大型仪器,测试费用高。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体外方法,我们随后采用体外模型--外翻肠囊法进行吴茱萸汤肠吸收的研究,并将其与体内实验进行比较。结果发现,7种入血成分均可用HPLC在肠囊吸收液中检出,Li、6-Gi和Rg1的吸收速度在体内外实验中均较快,但成分体外进入空肠时间比入血时间要晚约30min,说明两种模型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检测外翻肠囊实验中空肠段60min-90min的样品推测可能吸收入血的成分。外翻肠囊模型可为确定“哪些成分可能吸收入血”提供借鉴。   上述研究证明,采用外翻肠囊法可部分地代替入血成分检测,为寻找复杂体系--中药或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选择复方质量控制指标提供快速、简便和低成本的方法。  
其他文献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如果仍然以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距不大的话,那么就可能使得教学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
如何让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愿学、好学数学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分析、挖掘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趣味性。其中利用数学游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我们要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要从数学学科教学转向数学学科教育。要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单一化教
研究目的: 观察当归挥发油及其不同部位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初步筛选当归挥发油中能舒张气管平滑肌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为当归挥发油相关制剂能
不论是传统的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之中,不论是哪一种校园类型,留守儿童都属于校园中的弱势群体,所以,校园的工作者还需要针对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状况、身体状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倡导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学设计的指导,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教学理论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非常重要。本文对以多项式乘多项式为例的初中数学学情分析应用实践进
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热爱科学,并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科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效率.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老师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