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赛尼哌(Zenapax)在原位肝移植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Zenapax在预防同种异体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作用,以及Zenapax联合FK506、骁悉(MMF)、皮质类固醇的效果、安全性、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及FK506在肝移植病人联合免疫时的适宜治疗浓度,并探讨Zenapax结合三联免疫治疗在研究组人群中应用的适用性及合理性。 方法: 1、病例来源:自2001年11月至2003年4月在南方医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患者13例。 2、Zenapax用法:按1.0mg/kg给药,体重<75Kg者,每剂50mg,体重>75kg,每剂75mg。术前一剂,在手术前6小时内给入,第二剂术后5~10天,第三剂术后12~18天。Zenapax不能直接注射,以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经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在30分钟内给入。 3、FK506:用药于术后第3天开始,首次按0.05 mg/kg.d~0.1mg/kg.d,分两次口服给药,用药3天后开始检查全血谷值药物浓度,并根据血药浓度及病人的反应调整用量,维持谷值血药浓度在8~12ng/ml。 MMF:首次用药在术3~5天内,根据病人体重,及术后的患者的全身情况,0.25g或0.5g,2/日,口服。留置胃管病人可与FK506同时经胃管内注入。 4、皮质类固醇:术中肝脏血流开放前静脉应用MP1.0g,术后根据病人情况及移植肝的情况,术后前三天常规给予MP总量1.0g~1.5g,以后根据病人情况再行加用;术后第4天开始口服强地松30mg/d,根据移植肝功能恢复情况,一般在术后7一10天减至20mg,两周后减至15mg,三周后减至lomg。如果用药期间出现AR,首先给予大剂量的MP冲击治疗。 5、观察指标: (1) AR发生情况; (2)术后30天内的移植肝功能恢复情况; (3) FK506用量及血药浓度变化; (4)MP的用量; (5)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 (6)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 (7)应用免疫抑制剂后,观察病人的反应及耐受情况,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发生次数及发生程度。 结果: 1、本组病人共发生ARI例,应用MP 1 .1 69后,损害的移植肝功能再次逐渐恢复正常。 2、在应用zenapax过程中,无过敏反应发生,未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也未发现有其它明显的不良反应。 3、本组共10例病人发生各种类型的感染,其中肺部感染9例,腹腔感染6例,胆道感染4例,两个部位以上感染7例,真菌感染6例,未发现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及结核感染。 4、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时间在 16.56士10.40天。 5、本组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14天死于肺部真菌感染,术后19天死于肝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术后23天死于多器官衰竭。截止2003年5月,最长己存活18个月。 6、三剂Zen叩ax可有效的控制CD25+T淋巴细胞达术后30天。 7、肝移植术后30天内,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士1 .99ng/ml间,FK506用量5土Zmg/d,Mp应用量2.65劲.479结论:1、ZenaPax结合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于国外同类型的资料相比,可有的效的减少肝移植术后早期AR的发生,延迟AR的发生时间,减轻AR的发生程度; 2、三剂Zenapax可有效的控制cD25+T淋巴细胞达术后30天,联合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在本研究组人群中是安全的、有效的、合理的、适用的方法; 3、三剂zenaPax用药简便,疗程短,无明显的药物毒副作用:对联合用药没有负面影响 4、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时FK506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土1.99ngllnl,用药量是5玖mgld;Mp使用量是2.65劲.479; 5、Zenapax对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没有明显损害,移植肝功能恢复时间为16.56士10.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