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演变研究,能够为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上海作为研究区域,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三类设施1783条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历史地理学以及空间数据可视化等理论与方法作为支撑,研究从开埠至今,百年来不同时期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在数量、模式以及趋势上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开埠后抗战前、解放建国前、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四个时期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得到上海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历程。本文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一方面,填补了解放前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研究的空白,完整了公共文化设施的数据,丰富了公共文化设施的理论;另一方面,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加快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发展,为上海城市规划给予决策依据,并为其他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提供美丽蓝图。百年来上海公共文化设施经历了三次由少到多,由多变少的过程。各区县发展速度差异大,郊区设施数量发展速度总体比市区发展速度快。各方向发展程度也不一致,西南发展最快,北面发展速度最慢。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占有量越发不平衡,非中心区人均文化设施明显较低。上海公共文化设施一直处于集聚分布特征,且集聚程度加剧,并由原来“中心集聚,外围离散”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中心大集聚,外围小集聚”的模式,并且中心集聚范围逐步扩大,外围小集聚区域多为区县中心。上海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趋势特征明显。解放前公共文化设施分布中心由东向西移动,解放后逐步朝东南处移动,并一直处在徐汇区,分布方向由原来“东北—西南”向“西北—东南”的趋势发展。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在解放前主要受到政策因素、租界因素、历史遗留因素以及战争因素的影响。解放后,主要受到政府政策因素和人口需求因素影响,改革开放后还受到经济发展因素和交通区位因素的影响。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在未来发展中要平衡好市区与郊区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平衡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四方的发展速度,规划好金山、松江、嘉定、宝山等区的公共文化设施,使其设施的发展速度跟上人口规模发展速度及城市化进程。同时建议其他二、三线城市在发展规划公共文化设施时,提前考虑人口需求、交通区位、经济发展等因素,齐头并进将公共文化设施发展得更好,实现我国文化强国战略。
其他文献
山东省泰安第十中学以"卓越"文化为统领,以"厚德、博学、求真、尚美"为校训,以"赏识激励,走向成功"为办学理念,注重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堂改革、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致力
用户的电气安全有赖于建筑物的正确设计和安装,也有赖于地方供电部门正确的用电管理。我国电气用户的电气事故频频发生,某些地区供电部门安全用电管理不当是重要原因之一。文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不断发展,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也渐趋成熟,大学生谈恋爱已屡见不鲜。然而,在80、90后的这一批大学生中,谈恋爱人数居高不下,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就大理学院
<正>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学生处于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与他人相处的合作意识应该从小培养。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组织形式成为培养学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也慢慢转移到移动设备上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移动设备便携性的优势,转而使用新的社交网络工具,久而久之,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在未来,通过
语文教学应从学科理论出发,进行科学创新的改革。要明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言教学要带动思想教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整个语文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绝不是线性的、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转变依赖于一些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它的客观条件主要体现在:反思性教学文化的形成;校本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相当于国外的国家公园 ,肩负着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然而 ,现阶段我国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面临着日益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问题。通过
教师的问题观主要是指教师对各种教学问题的主体性认识,是关于问题的相对固定的看法与态度。而问题式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与各种课堂问题有关的教学策略、行为、方法、手段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