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Zn基抗菌剂的结构调控和性能评价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ya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银、氧化锌为代表的无机纳米抗菌剂具有广谱、持久、高效的抗菌性能,并且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耐高温、不产生微生物耐药性,因此已经成为医用材料、食品包装材料、纺织品抗菌后整理、抗菌涂料等研究领域和应用的重点。载银离子型无机粉体、纳米氧化锌是已经商业化的无机抗菌剂。然而,对于银离子型抗菌剂,如何实现银离子的可控释放,从而可以兼顾持久、高效的抗菌活性以及理想的生物安全性,这是在诸如牙科材料、骨修复材料、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纳米氧化锌因其成本低廉、安全无毒,并且兼具屏蔽紫外线和除异味等功能,已经在化妆品、饲料助剂、纺织品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商业化应用。尽管如此,增强氧化锌的抗菌活性以及耐水洗性能是氧化锌在一些具体应用领域如饲料抗菌助剂和纺织品抗菌后整理中仍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负载银离子型和纳米氧化锌抗菌剂的应用性能,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应用性基础研究:(1)制备了银离子分布可控的载银羟基磷灰石(Ca?(PO?)?(OH),HA)微球(Ag-HA),实现了银离子释放行为的可调控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模板,综合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官能团对Ag+和Ca2+的配位化学、无机沉淀反应、沉淀转化反应以及改变Ag+和Ca2+的加入次序,制备了尺寸均一的Ag-HA复合纳米微球,实现了Ag在单个羟基磷灰石微球中的可控空间分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面扫描(EDS-mappin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仪、原子吸收光谱(AAS)等仪器设备对样品的结构、形成过程以及银离子的可控释放行为进行表征和研究。利用抑菌圈测试以及最小抑菌浓度法(MIC)等微生物实验技术对样品的抗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HA杂化抗菌材料不仅能很好地继承金黄色葡萄球菌模板尺寸的均匀性,而且Ag+的空间分布和释放也符合抑菌要求。(2)建立了“两步浸轧法”用以提高纳米氧化锌在纺织品抗菌后整理领域的应用性能。基于传统的浸轧工艺,采用商业化的水性聚丙烯酸粘结剂和氧化锌纳米颗粒分散液,基于粘结剂分子与氧化锌颗粒之间强的化学键合作用,通过两步浸轧工艺将纳米氧化锌锚定在织物纤维的表面。避免了传统一步浸轧后整理工艺中氧化锌纳米颗粒易团聚以及氧化锌颗粒被包埋在粘合剂中而导致抗菌活性降低的问题,同时具有理想的耐水洗抗菌性能。利用SEM、EDS-mapping、FT-IR以及纺织品耐水洗国标测试方法(GB/T 20944.3-2008)、抑菌圈法、抑菌率法等技术手段对抗菌后整理以及水洗后样品的微观结构、化学相互作用以及耐水洗抗菌性能进行跟踪评价。研究表明,经过50次标准水洗后,负载氧化锌的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仍具有理想的抗菌性能。(3)本论文通过调控氧化锌纳米聚集体的结构筛选具有高抗菌活性的氧化锌纳米粉体材料,并探究抗菌性差异的原因。利用无机沉淀反应,制备了十二种不同结构与形貌的氧化锌纳米聚集体,利用XRD、SEM以及抑菌圈测试对样品颗粒的聚集体结构和抗菌性能进行评价,并对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单晶棒状纳米氧化锌抗菌性最弱,纳米颗粒组装形成的棒状聚集体的抗菌活性优于其他样品。基于样品抗菌活性、形貌、优势暴露晶面等相关性,推测抗菌性能的差异可能主要归结为聚集体结构优势显露晶面不同所致。此工作为后续深入开展高抗菌活性氧化锌纳米粉体材料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其他文献
分类讨论思想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对学生实施教学指导时,需注重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自身学习意识的提高,而且还能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分类讨论思想及其应用价值与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文章介绍了抗菌/抗病毒非织造布的加工方法、抗菌/抗病毒整理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机理,并概述了抗菌/抗病毒纺织品的测试标准,展望了抗菌/抗病毒非织造布的发展前景。
COVID-19在全球的大流行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阻断致病微生物通过受污染表面与人类间接接触传播,或者避免与其直接接触是保护我们免受伤害的主要方法.目前的解决措施包括设计开发抗菌抗病毒表面涂层和研发由自清洁薄膜或织物制成的个人防护设备.综述了近年来几种研究广泛的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用于抗菌抗病毒涂层或薄膜的工作,对其作用机制和微生物灭活效果进行了总结
当前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明确管理核心任务内容,在保证施工流程顺畅的基础上,思考施工质量与安全等诸多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的某些损耗成本,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各种优化策略,并通过工程实践案例加以论证。
为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提升,以某建筑工程项目作为实际案例,开展对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在对工程基本概况进行分析后,首先完成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计划程序的编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通过对该管理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得出,该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充分满足施工计划阶段对工程质量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可以为建筑工程负责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2019年3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规[2019]515号),意见提出:鼓励建设单位委托咨询单位提供招标代理、勘查、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全过程咨询服务,满足建设单位一体化服务需求,增强工程建设过程的协同性。2020年8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建标规[202
介绍IMC生化工艺在处理煤气化废水过程中对钙硬的降解效果,使处理后排水钙硬去除率达到80%以上,并阐述Ca2+浓度不断升高对IMC生化处理污泥浓度、溶解氧的影响,分析IMC生化处理的除硬效果对中水回用及工业水系统梯级利用的可行性推广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