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有明显上升趋势,犯罪数量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有效矫正未成年服刑人员,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成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国际社会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处置态度上愈加趋向于非犯罪化、非刑罚化、轻刑化和非监禁化。而对未成年服刑人员适用社区矫正恰好满足非监禁化这一趋势。未成年服刑人员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成年服刑人员的特点,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同时他们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既是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年司法制度的关键环节,因此,研究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制度,不仅为指导社区矫正司法实践,确立专门的社区矫正制度,推进我国刑罚执行一体化、专门化提供实践经验,而且为推动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研究我国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制度,首先从其概念的阐述入手,在合理界定未成年服刑人员范围的基础上,并根据其特殊性重点研究在开展社区矫正时应遵循的特有原则,即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单独实施、身份保护原则;共同参与、全面帮助原则。此外,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的价值诉求也是本论文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体现在:开展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工作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利于避免标签效应;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笔者通过这一部分基本理论的分析,以期为深入探讨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制度提供理论背景。目前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首先,在社区矫正立法方面,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在矫正工作内容方面,适用于未成年服刑人员的矫正项目针对性不强;在矫正机构队伍建设上,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机构和独立的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在社区矫正理念上,矫正工作者和普通民众对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的认知程度较低。本文希望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分析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笔者的相关建议,实现我国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是本文论述的重要核心部分。笔者基于对问题的分析,结合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从四个方面提出我国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路径:第一,健全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加快立法进程;第二,完善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措施体系,提升矫正质量;第三,构建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执行体系,发挥合力作用;第四,提高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认知程度,更新矫正理念。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丰富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理论,完善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