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知识回归生命本身,具有生命性的变革,是一场文化性的变革。文化是人类的文化,人类的出现是以文化为标志的,人类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之中,文化制约着人的行为,影响着人的发展,使群体的意识内化为个体的意识,推动着群体与个体的共同发展。班级是组成学校的最基本单位,是学生生活于其中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群体。在这个“世界”里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就是班级文化。它是影响学生个体发展最直接的文化环境之一,要改善甚至改变学生的个性及行为,关注班级文化的建设理所当然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质是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观念体系的确立,要使班级文化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形势下,班级建设不仅要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揭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面内容,给教育者提供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本文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教育实践,通过研究国内外班级文化建设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分析我国目前中小学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缺乏民主意识,采取家长式管理;忽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班级文化活动过于形式等问题,并针对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新课改背景下建设初中班级文化的四点策略,包括树立新观念,注重环境熏陶;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生命潜能;主导班风,把握舆论导向,引导开放的班级文化;积极开展班级活动,构建生命的班级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的研究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创新性,希望这个探索性的研究能给以后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实证数据。为教育教学工作者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订提供经验借鉴与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