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野蚕丝素含RGD肽段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ou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素是由蚕合成与分泌的天然蛋白质,包括家蚕丝素和野蚕(柞蚕、天蚕、蓖麻蚕、栗蚕、樟蚕和大山蚕等)丝素。目前对丝素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蚕丝素蛋白方面,大量的研究表明家蚕丝素蛋白材料能支持多种细胞的粘附、增殖或分化,适合用作生物材料。而柞蚕丝素和天蚕丝素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中分布着较多的促细胞黏附的RGD短肽(细胞特异性粘附识别信号)序列,用作细胞外基质材料,应能提供更良好的细胞作用界面。为了系统地研究野蚕丝素蛋白序列-结构-功能间的关系,尤其是揭示野蚕丝素蛋白中与细胞功能密切关联的序列结构,我们对天蚕(柞蚕)丝素蛋白序列特征进行梳理,从基因水平上进行分子设计、采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各种设计的基序或基序组合来加以研究。本文主要完成了一段含RGD肽段的重组表达,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设计了编码来自天蚕(柞蚕)丝素蛋白GSGAGGRGDGGYGSGSS即(-RGD-)1序列的基因AY1,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克隆加倍至24倍的基因延伸片段AY24,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DNA测序了验证构建的基因是正确的。2、将AY1及各加倍基因插入pcDNA3.1B、pET-30a(+)及pGEX-KG三种系列的表达载体,分别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测序鉴定了各个表达载体构建的正确性。经筛选后确定pGEX-KG表达载体用来表达含RGD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获得了表达。3、探讨了pGEX-AY12和pGEX-AY24两种表达载体分别表达的两种融合蛋白GST-(-RGD-)12和GST-(-RGD-)24的最佳表达条件。采用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了纯度很高的两种融合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定性检测表明:转入pGEX-AY12的大肠杆菌在诱导剂IPTG浓度为0.5mmol/L下诱导6小时,融合蛋白GST-(-RGD-)12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转入pGEX-AY24的大肠杆菌在诱导剂IPTG浓度为1.0mmol/L,诱导6小时,融合蛋白GST-(-RGD-)24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定量测定得:每升菌液可获得GST-(-RGD-)12融合蛋白45mg左右;每升菌液可获得GST-(-RGD-)24融合蛋白28mg左右。4、采用Thrombin蛋白酶酶切融合蛋白GST-(-RGD-)12和GST-(-RGD-)24获得目的肽段(-RGD-)12和(-RGD-)24。通过Zeta电位测量与双向电泳分析了目的肽段的等电点,测得目的肽段(-RGD-)12的等电点为8.5左右,目的肽段(-RGD-)24的等电点为8.0左右,且与理论值基本相符。通过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大肠杆菌正确地表达了融合蛋白GST-(-RGD-)12和GST-(-RGD-)24。通过圆二色光谱对目的肽段的二级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两种目的肽段的分子构想以α-螺旋结构为主。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但至今未能克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该病是属于良性却具有类似肿瘤侵袭,种植的特点[1].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使其引起广泛注意.为揭开子宫内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正>~~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在1979-2016年间的平均增速为9.6%,然而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资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学习风格研究是个体差异研究的一部分,汉语学习风格的研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有重要意义和前景。本文在学习风格研究理论基础上,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留学生汉语学习风格
<正>~~
期刊
朱熹《家禮》比諸其旁論,篇幅最為精短,然卻受眾最多、傳播最廣。不同於中國分散、間斷的《家禮》研究範式,及其施用漸陷困頓的現實境遇,與我們國土毗鄰,素有“君子之國”、
7月20日有幸参加了创意星球实学讲堂金牌指导教师实训营,领略到广告人文化集团总裁穆虹女士等业界大咖别开生面的创意课程,深受启发。大咖们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详实的
言语行为的发生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任何个体都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独立存在,它必须受到特定文化规约的制约.批评言语行为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对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