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缘经济快速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有利于相关地区和产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际分工与经济竞争合作。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是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综合性社会配套改革,不仅是海关等政府通关管理部门顺应区域产业分工布局和现代物流运作模式、推动贸易便利化、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的理性选择,也是通关管理体制改革中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治理模式、提供公共服务、健全市场机制、促进社会发育的必然结果。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简要介绍国内外政府部门以及学界对区域通关一体化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借鉴欧盟、北美等发达国家海关通关一体化制度以及世界海关组织贸易便利化文件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题研究的相关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理论基础,引入区位经济论、制度经济学、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相关组织决策过程模型等基本观点和分析视角,从发挥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区位优势、降低通关制度性成本和优化通关制度优势、树立政府的通关公共服务意识和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政府、改善政府治理方式和开展治理式通关改革、正视官僚机构自利性和克服政府通关管理自利性以及区域通关决策的权力博弈化、克服对传统通关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以及政府组织机构与政府职能相配套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运用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提出分析研究框架。本文指出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内在的社会综合改革性质,从强势政府对市场和社会定位关系、管理及利益边界、通关管理权力结构、功利化狭隘化绩效考核体系、对传统通关模式的路径依赖等方面对区域通关一体化面临的深层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造成现行地区性通关壁垒的根本原因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各地方之间、政府与市场以及社会之间存在不合理分权关系和利益分配格局。由此引出打破通关壁垒、构建通关一体化模式的基本对策在于对上述关系重新定位和利益重新分配,引入公共治理行动模式使政府通关管理行为更好地与市场运作、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契合起来。并且从明确区域通关改革目标、科学确定改革关系定位、建立通关公共服务体系以及需求诱致改革制度变迁渐进等角度具体勾画了相关区域通关的战略规划,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提出了改革行动策略,最后结合区域通关管理实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