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对农民家庭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gj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的人数已达到2.2143亿。在农村人口的外出流动过程中,他们的家庭也由传统走向现代;在家庭婚姻稳定性方面,农村离婚率的节节攀升,家庭婚姻稳定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结构访谈、滚雪球的方法收集研究资料。本文选取笔者的家乡山东省巨野县BGS村作为调查点,选取11个流动家庭作为访谈对象,共收集到12个家庭的访谈资料。在家庭婚姻稳定性的分类方面,笔者将其分为婚姻稳定的流动家庭和婚姻不稳定的流动家庭两类,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可知,在流动过程中不同外出方式下的流动家庭的婚姻稳定性状况并不相同。通过对婚姻稳定的流动家庭的访谈资料分析可知,维系他们家庭婚姻的因素主要有:首先,以集体为单位的外出方式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外出方式和夫妻流动乙方的结伴外出两种形式,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外出方式使得家庭由经济共同体走向精神共同体而夫妻一方的结伴外出使得他们仍处熟人社会中外部约束力和监督力较强。其次,封闭式的交际圈使得他们感情性的对外交际较少,婚姻替代资源较少;且外部交往的工具性巩固了内部交往的情感性,使得老乡、夫妻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然后,经常性的婚姻互动有利于婚姻资源交换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家庭婚姻质量。最后,在农村地区离婚成本较高,基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思考之下即使婚姻不满意仍会选择维系婚姻。通过对婚姻不稳定的流动家庭的访谈资料分析发现,破坏他们家庭婚姻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第一,以个人为单位的外出方式,婚姻资源交换活动受阻,家庭的核心功能弱化;同时,夫妻一方的外出流动使得夫妻双方发展社会化不同步,社会差距拉大,婚姻中可交换资源减少,婚姻吸引力降低。第二,工作性质的影响。从事商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的流动人口的人际交往呈现开放性,不利于家庭婚姻的稳定。第三,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流动方的对外交际得以扩大,对外交往中的婚姻替代资源的吸引力增强。第四,社会对于“婚外情”、“婚外性”等现象的宽松的容忍力,使得部分流动人口“出轨”,成为滋生婚姻解体的土壤。第五,女性外出打工,妻子经济上可保持相对的独立且其家庭地位有所提高,流动妇女更重视婚姻质量,她们主动提出离婚的可能性增强,不利于家庭婚姻的稳定。
其他文献
灰霉病为草莓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北方主要在保护地内发生,以冬春季发生最普遍。一般发病率20%~40%,产量损失8%~20%,如果病株率达80%以上,损失达50%以上,最重可达10
<正>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急诊医疗工作质量在快节奏生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急诊工作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急诊护理工作风
提出了实现远程教育考试系统的基本功能框架及内容,开发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且分析了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关键的ASP和ADO等技术,这为现代远程技术的建设、发展起到
以地基分布式有源雷达组网系统为讨论对象,在具体分析了4种系统定位误差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ECEF转换法的系统目标综合定位精度评估模型,并利用典型的雷达参数
法治作为实践性知识,对其认识的主体就不是任何一个人,而是大写的复数——全体公民。当法治走向实践形态时,其主体也就从精英走向大众$$ 亚里士多德是法制史上的重量级人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