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的人数已达到2.2143亿。在农村人口的外出流动过程中,他们的家庭也由传统走向现代;在家庭婚姻稳定性方面,农村离婚率的节节攀升,家庭婚姻稳定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结构访谈、滚雪球的方法收集研究资料。本文选取笔者的家乡山东省巨野县BGS村作为调查点,选取11个流动家庭作为访谈对象,共收集到12个家庭的访谈资料。在家庭婚姻稳定性的分类方面,笔者将其分为婚姻稳定的流动家庭和婚姻不稳定的流动家庭两类,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可知,在流动过程中不同外出方式下的流动家庭的婚姻稳定性状况并不相同。通过对婚姻稳定的流动家庭的访谈资料分析可知,维系他们家庭婚姻的因素主要有:首先,以集体为单位的外出方式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外出方式和夫妻流动乙方的结伴外出两种形式,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外出方式使得家庭由经济共同体走向精神共同体而夫妻一方的结伴外出使得他们仍处熟人社会中外部约束力和监督力较强。其次,封闭式的交际圈使得他们感情性的对外交际较少,婚姻替代资源较少;且外部交往的工具性巩固了内部交往的情感性,使得老乡、夫妻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然后,经常性的婚姻互动有利于婚姻资源交换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家庭婚姻质量。最后,在农村地区离婚成本较高,基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思考之下即使婚姻不满意仍会选择维系婚姻。通过对婚姻不稳定的流动家庭的访谈资料分析发现,破坏他们家庭婚姻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第一,以个人为单位的外出方式,婚姻资源交换活动受阻,家庭的核心功能弱化;同时,夫妻一方的外出流动使得夫妻双方发展社会化不同步,社会差距拉大,婚姻中可交换资源减少,婚姻吸引力降低。第二,工作性质的影响。从事商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的流动人口的人际交往呈现开放性,不利于家庭婚姻的稳定。第三,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流动方的对外交际得以扩大,对外交往中的婚姻替代资源的吸引力增强。第四,社会对于“婚外情”、“婚外性”等现象的宽松的容忍力,使得部分流动人口“出轨”,成为滋生婚姻解体的土壤。第五,女性外出打工,妻子经济上可保持相对的独立且其家庭地位有所提高,流动妇女更重视婚姻质量,她们主动提出离婚的可能性增强,不利于家庭婚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