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词多义则是词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广大师生都被这一难点困扰着。这一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外语教学的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语义产生的主要理据,英语中绝大部分的一词多义都是由于人的隐喻思维引起的;在词义的扩展过程中,隐喻机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这一角度看,如果我们能把隐喻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的教与学中来,那么困扰广大师生的一词多义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将隐喻研究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它始于西方学者林恩·卡梅伦和格雷厄姆·洛。在2002年的首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上,我国学者林书武先生把隐喻研究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列为隐喻研究的七个主题之一。由此,隐喻与词汇教学的研究在中国逐渐得到广大语言教育者的关注。将隐喻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来是外语教学的需要,也是隐喻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势。近几年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关于“隐喻与外语教学”这一主题的论文多达30多篇,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2)隐喻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隐喻与文化教学;4)隐喻与词汇教学。其中涉及“隐喻与词汇教学”的硕士论文就有7篇,这些文章都是从宏观上探讨隐喻与词汇教学的关系,他们都没有就词汇教学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于隐喻与一词多义关系还少有人涉及。一词多义是词汇教学的难点,而这一难点与隐喻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能将隐喻理论应用到词汇教学中来,那么这一难点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基于这一思想,作者设计本研究,旨在探讨隐喻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论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广西师大外国语学院选取了两个班进行对比教学研究。实验前我们对这两个班进行了前测。在确保了两个班学生对隐喻的了解以及对多义词掌握的水平相当之后,我们把他们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并对其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对比教学实验。对于实验班,我们在多义词的教学中适当地讲解隐喻与多义词的关系;而对于控制班,我们没有进行隐喻与多义词的关系的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探讨将隐喻融于多义词的教学中,是否能促进学生对多义词的理解。在两个班接受了8组多义词的学习后,我们对其进行了两次小型的后测。实验所得数据我们都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此外,实验还随机抽取了部分受试者进行简短的访谈,以便进行定性分析。在对实验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和论证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隐喻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2)隐喻能促进多义词的理解与记忆,经过接受隐喻理论学习的实验组学生对于多义词的理解比控制组更深刻;3)将隐喻应用到多义词教学中能唤起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分两节。第一节介绍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节介绍文章的结构,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也分两节,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包括国内外词汇教学的发展与现状以及国内外隐喻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第三章为论文的理论框架部分,探讨将隐喻运用到多义词教学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讨论二语学习者能力培养要求;第二节介绍二语词汇教学的相关理论;第三节考察隐喻与词汇教学的关系,特别是隐喻与多义词的关系。第四章是论文主体部分,主要叙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实验过程,共分四节,分别介绍实验假设与教学方法、实验对象、实验材料以及实验过程。第五章也是论文主体部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地分析。本章分四节,第一节为定量分析;第二节为定性分析;第三节是讨论;第四节是启示。第六章为结论,共分四节,分别介绍研究的发现、不足以及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