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责任主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重要构成基础,所以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我国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扬相对薄弱,这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注重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有助于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文化馆牵头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采访,个案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文化治理论作为基础理论依据,根据文化治理所具有的政治属性、生活属性和生产属性,分别从政治逻辑下的公共精神建设、生活逻辑下的服务阵地拓展、生产逻辑下的多元主体共建三个方面分析嘉定区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结合其不足提炼出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政府行动提升策略。首先,基于政治要求与意识,公共文化服务要通过政策指导,用传统文化基因塑造与弘扬城市精神,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引领作用;其次,在政策引领与城市文化精神氛围之下,无论是从传统文化创作源头,还是从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与渠道,都要积极提升社会参与度,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扩大全社会公共文化供给总量,促使优秀文化资源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共享与传承。最后在基于三个逻辑对嘉定区文化馆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实现经验的普及推广,引申出了反馈视角、品牌视角、地区差异视角下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启示,以总体完善和提升基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使之更具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