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n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社会组织、就业结构日渐变化,我国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和国家公共服务供给的矛盾。这个矛盾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对资源充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矛盾,这个矛盾将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1>”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笔者把眼光投向我国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是因为:一方面,建立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和谐利益,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区域的覆盖范围,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的建设力度,可以消除城乡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在公共服务上的差距,有利于全国建设统筹城乡、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以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及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支撑,概述我国五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变化轨迹,揭示农村公共品供给失衡的深层因素,寻找解决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的对策。在逻辑结构上,本文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选择作为主线,以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扩大为切入点,采用文献回顾、一般理论分析、现状描述、具体理论构建、解决现实问题的写作顺序,力求符合经济学的研究的基本范式。在篇章的安排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前言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关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回顾。公共选择理论的理性经济人、交易政治学这两个假设前提是本文理论分析的基础。其中,投票理论和官僚经济理论,对探讨政府供给低效的原因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描述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公共服务的变化状况,并且提出公共服务供给中产生的问题,进而把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统一起来,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第三章是从现实的角度全面阐述了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的时代意义。 第四章探究了美国、韩国、印度公共服务改革的特点,并分别对这三种模式进行评价,由此导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思路。 第五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探索,指出针对政府和市场这两大供给主体进行改革。在政府改革上,注重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财权的划分;在市场改革上,培育多元供给主体,给予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展的权利和空间,建立政府---企业、政府---第三部门组织、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等契约型合作机制,构建城乡一体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 在对城乡公共服务的理论认识上,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政府在供给上充当最重要的供给主体作用。因为公共服务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如果只有私人部门供给,效率必然低下。 第二、政府在公共服务的决策制定和决策执行方面由于投票规则和官僚“经济人”的基本特征的存在,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低效的问题。 第三、本文所说的市场供给,意思是政府不是公共服务唯一的供给主体,企业、社会事业单位、第三部门、社区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都能参与到公共服务中来,其中要特别注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传统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第四、我们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实际上就是要建立城乡一体的、供给主体多元的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力量为补充的政府和市场互动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本文关于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问题,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课题,同时它也是经济实践运行中的重要问题,还涉及到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本文具体研究方法包括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本文在论述上,从理论到实际,从规范到实证,从定性到定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本文的研究如果说还有某些贡献的话,那么,主要在于: 第一、在选题方面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建设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这对解决目前的社会矛盾、加快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有着重要作用。第二、本文在研究有关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基础上,有选择、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公共服务改革的成功经验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城乡公共服务改革提出了有一定新意的观点: 1、建立服务型政府,明确以农民需求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供给理念。 2、针对政府的层次间财权和事权不明晰的问题,必须合理划分事权,根据事权划分财权,健全公共财政制度,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并不是没有顺序的,而是存在优先次序的问题。目前农村最需要解决的是民生类公共产品的供给。所以,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4、在提高政府供给效率的同时,要创造新的模式。应该在各级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前提下,发挥各类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与市场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良性互动。
其他文献
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它决定着所有权与控制权分配的比例关系,因此,所有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权结构不同会导致不同委托代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