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着手,分析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光伏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对比了光伏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激励政策和绿色制造政策,并使用DEA模型评价了十家企业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所做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分析了以光伏产业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以及基于生态价值观前提下发展光伏产业需要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哲学根源和现实需求,得出光伏产业绿色制造的必要性。 纵向阐述了世界光伏产业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历史,梳理了我国光伏产业近三年的现状,分析了产能过剩和欧美“双反”是构成光伏产业危机的两大主要原因,并简要概括了我国政府应对产业危机的积极宽松政策。随后列举了光伏能源作为清洁能源,其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多晶硅生产、光伏废弃物污染以及其他种类光伏产品污染等。由此推论,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横向列举了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国外选取光伏制造和应用大国——日本,德国和美国。重点分析了日本的补贴制,德国的上网电价和美国的州立政策。与此同时,关注了这几个国家的绿色生产、产品回收和绿色消费政策。国内选取江苏、河北和青海三个代表省份,分析近年来的产业政策和危机应对措施,分别对应了光伏综合发展大省、制造大省和应用大省的不同政策导向和路径选择。 采用DEA数据包络法,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十家光伏上市企业,整理了2012年及2013年前三季度的相关数据,计算其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以及获得最佳效益需要增减的数值。根据结果,结合特征较明显的几家企业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经验与启示。 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合肥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梳理了合肥光伏产业的路径、政策和成效。最后,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合肥发展光伏产业绿色制造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