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阿甘本庞大又深厚的思想体系中,“潜能”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探讨文学艺术、语言哲学,还是研究生命政治、宗教神学,潜能都或明或暗地展现在阿甘本的学术理路中。本文旨在探究阿甘本的潜能美学作为一种临界的美学在其文艺观中呈示的内在学术脉络。潜能的核心内涵强调既能做某事,也能不做某事;既可以在场,亦可以不在场的特质,以此来探察阿甘本的潜能文艺观。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出阿甘本对现代文学与艺术问题所作出的深刻省思与关照。因此,本研究在把握阿甘本“潜能”文艺观意涵的同时,探讨潜能理论在其现代文艺批评中的具体体现。本论文开篇回顾海内外学界对阿甘本潜能思想的学术研究历程,着重介绍其学术著作与思想发展轨迹。正文主要从哲学支撑、核心范畴、文学演绎、艺术旨趣四个部分对阿甘本的“潜能”文艺观进行探究:第一部分对潜能这一概念进行学理上的溯源。阿甘本汲取亚里士多德潜能思想的精华,并融汇海德格尔阐释存在与本有思想的哲学方法论,同时受益于德里达的“踪迹”和“延异”,贯通德勒兹的内在与生成理论,从而建构其独特的潜能美学体系。第二部分将潜能美学的核心内涵提炼为“在与不在的门槛”上的临界态。在阿甘本看来,潜能并不局限于做或不做的能力,而在于有能不做的潜能(potential to not-do),以及能不过渡为现实的潜能(potential not to pass into actuality),具体表现为“持有某种丧失”和“弥赛亚救赎”。第三部分聚焦于语言的言说与不可言说这一临界点,阐释阿甘本潜能思想是如何通过文学这个演绎场得到实践的。文学通过语言的武器表现世界、展现自我,但并非无尽的言说才能达到强有力的效果。文学依然能通过不可言说的方式,体现言说的无穷力量。第四部分探讨阿甘本对现代艺术危机救赎路径的思考。在对现代艺术的审视中,阿甘本将“空无”视为最主要的特征,但是在不断走向“空无”的艺术中,阿甘本所揭露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终结与死亡,而是在临界的美学中开启艺术之“无”的纯粹力量。阿甘本重新发掘古希腊的创制(poesis)概念,即事物从无到有进入存在的过程,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生—产”(pro-duction),并呼吁人类能够重新回到此种创制,直面艺术最原初的构造。要而言之,阿甘本的潜能美学为现代文学艺术提供崭新的解读视角,并为陷入危机中的现代艺术寻求一种可能的突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