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沉积成形短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jie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特种工程材料,经碳纤维增强后其力学性能可以获得进一步提升,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医学移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当前对于碳纤维增强PEEK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压、注塑等传统工艺上,而该类制造工艺难于适应高度个性化定制领域的应用。熔融沉积成形(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是一种针对热塑性材料的增材制造工艺,可以方便快速的成形结构复杂与个性化定制的产品。目前,FDM技术主要面向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ABS)等低熔点的高分子材料,对于PEEK材料特别是短碳纤维(Short Carbon Fiber,SCF)/PEEK复合材料的成形研究较少,且SCF的含量与FDM成形工艺对于SCF/PEEK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机理尚不明确。本课题针对FDM成形方式,对SCF/PEEK复合材料的FDM成形性能进行研究,探讨SCF的含量与FDM成形工艺中喷嘴直径、喷嘴温度与填充角度对其成形性能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实现了SCF/PEEK FDM成形的力学增强效果。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设计并制造0%,2%与5%三种含量的SCF/PEEK复合材料,利用单螺杆挤出机将其制成直径为1.75 mm的FDM打印耗材,对三种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界面质量、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探究SCF的含量对SCF/PEEK复合材料理化性质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实验发现,SCF的引入一方面会因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的力学性能而对复合材料提供力学增强作用,另一方面会在复合材料中引入大量的孔隙而削弱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SCF的引入对PEEK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与结晶性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这对复合材料的高温耐用性与力学强度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SCF的引入使得复合材料中产生局部应力集中部位,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在受外部载荷时发生脆性断裂。2%含量的SCF引入对力学性能具有增强效果,而5%含量的SCF引入对力学性能具有削弱效果。(2)根据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方法对SCF/PEEK复合材料的FDM成形性能进行研究,将SCF含量分别与喷嘴直径、喷嘴温度、填充角度作为双因素实验变量进行实验,以成形样件的拉伸性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SCF含量与对应的工艺参数对SCF/PEEK FDM成形件力学性能的主效应与交互作用影响。实验发现,喷嘴直径与喷嘴温度因素对纯PEEK样品的FDM成形性能影响较小,而随着SCF含量的上升,该工艺参数的变化对SCF/PEEK复合材料FDM成形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填充角度因素对于PEEK、SCF/PEEK 2%与SCF/PEEK 5%样品的FDM成形性能影响基本相同。对于SCF/PEEK复合材料,通过调整工艺参数的方式改善其FDM成形件的力学性能尤为重要,其中,适量的SCF可以减少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破坏作用,有助于增强体增强效果的发挥;较大的喷嘴直径(本实验中为1.0 mm)可以降低成形面内熔丝结合部位的数量,有效提高SCF/PEEK FDM成形件的界面均匀性;较高的喷嘴温度(本实验中为420°C)可以提升SCF/PEEK复合材料的熔融流动性,有效提升粘接强度;沿载荷方向设计的填充角度(本实验中为0°)可以形成良好的受力结构,降低第三类孔隙的含量,对于SCF/PEEK FDM成形件力学性能的增强非常有利。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在2004年,叶均蔚等创新性地提出了五种及以上(近)等原子比组元构成的合金设计理念,称之为高熵合金。其中,面心立方(FCC)结构的CrFeCoNi系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塑(韧)性,但强度不足。针对该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析出强化在该系高熵合金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该合金中添加一定量的Al析出长条形态的B2相,添加一定量的Ti析出球形态的L12相,而复合添加又可进一步调控L12的特征。可见,Ti和A
低等白蚁肠道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反应器,能破坏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结构抗性屏障,降解并利用其中多糖组分。低等白蚁前中肠主要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进行预处理解除其木质素结构抗性屏障,从而使白蚁后肠共生微生物群落通过分泌多种酶对暴露出来的多糖组分进行降解利用。其中内切葡聚糖酶(Endoglucanase,EG)传统上被认为是纤维素水解的主要酶之一。前人的研究发现EG主要都存在于白蚁后肠中,且主要是由白蚁共生微生物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在传统条件下对加工影响不大的机床动力学特性已成为阻碍机床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机床加工的空间位置变化后,系统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阻尼矩阵均会改变,从而导致整机动力学特性变化。然而,目前整机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针对全空间位置的振动响应集合,通过传统的逐条分析动力学特性的方案效率低下;其次,机床动力学参数未与各部件之间的差异结合,难以直接表征机床整机动力学特
学位
学位
目前,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与日益严格的污水氮排放标准的要求,污水处理厂普遍正在进行或已完成提标改造,二级生化出水基本为低碳氮比污水,由于反硝化碳源不足导致脱氮效果欠佳,难以满足氮素的排放要求,因此需要外加碳源进行深度脱氮处理,传统液体碳源存在药剂成本过高、需要投加设备等弊端。针对此问题,本试验通过制备具有缓慢释碳功能的新型固体缓释碳源,作为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微生物载体同时为反硝
自上世纪研发问世以来,GPS系统凭借其超高覆盖率、精准定位、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了以往在海路运输、采矿、测绘等工作中的定位难题。同时,在军事领域,GPS的重要及关键性作用也是不言而喻,比如各种制导导弹、巡航导弹的精确打击,这些军事武器的精准打击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GPS定位系统。但不可避免的是,GPS的广泛运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黑色产业,许多不法分子不断滥用GPS技
土壤水热因子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尤其是在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自然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长期监测,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8—10月草地群落的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其他群落,11月辽东栎林群落的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其他群落,随着植被恢复,土壤温度变化的范围和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土壤水分有所减少,但并不影响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