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从实证数据入手,着重从反映医院负债状况的两个主要方面——负债规模和负债结构展开探讨与评价,简要分析全国公立医院负债现状,重点分析安徽省公立医院的负债现况及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对安徽省公立医院的偿债能力和负债原因进行探讨,进而提出控制公立医院负债的意见和建议。方法:1.文献查阅法: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和数据查询,以全面了解我国目前对公立医院负债状况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选取能够系统评价医院负债状况的财务指标。同时,发掘相关领域实证研究及报告中医院负债的数据,结合已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2.财务分析法:运用趋势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合所选取的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安徽省公立医院的负债现状。3.专家咨询法:通过座谈会形式,听取相关专家及实际工作人员对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三项指标适宜范围的建议,负债成因的分析和控制公立医院负债问题的对策建议。4.抽样调查:按照皖中、皖南、皖北划分,从安徽省抽取三家县级医院。调阅医院近年来的卫生财务报表,并设计访谈提纲,深入各家医院,对各医院熟悉负债情况的财务人员进行访谈,以深入了解抽样医院的负债现状。结果:1.2010年,全国公立医院负债总额3918亿元,比2008年增加1336亿元,增幅为51.7%,超过资产增幅;资产负债率升至32%,平均资产负债率高于30%的省份多达21个,较集中在中西部省份。2.安徽省公立医院负债情况:1)2011年,负债总额达到213.7亿元,比2008年增加128.9亿元,增幅为152.0%,超过资产增幅;资产负债率升至45.29%;2)资产中固定资产比例较高,2011年为61.8%;负债中流动负债比例较高,2011年为60.4%;3)2011年,流动比率为137.4%,速动比率为135.2%,提示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较差,现金和能迅速变现的资产对流动负债的偿付能力尚可;资产收益率为3.3%,提示长期偿债能力总体不高;4)2011年,城市医院、县级医院、城市中医院、县级中医院的负债,较2008年,增额分别为72.8、37.3、9.0、9.9亿元,增幅分别为129.1%、208.4%、187.5%、176.8%,均超过资产增幅。城市医院负债增额都最高,县级医院负债增幅最快;2011年,各类医院的资产负债率都明显超过30%,城市中医院资产负债率最高,县级医院上升幅度较大;2011年,县级医院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71.5%、167.8%、5.0%,均是各类医院中最高的,县级医院的整体偿债能力较好;5)2011年,三个抽样县医院中:A和C县医院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都在逐年上升,整体偿债能力不高;B县医院财政补助最多,负债总额保持稳定,资产负债率降至24.44%,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收益率分别是497.64%、502.33%、18.88%,提示B县医院偿债能力较好。结论:1.我国公立医院负债总体情况:整体负债规模呈扩大趋势,资产和负债总额逐年增加,负债增速超过资产负债,资产负债率同时逐年上升。其中:负债主要集中在城市医院,县级中医院资产负债率最高;有超过一半省份的资产负债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为32.0%),较集中在中西部省份。2.安徽省公立医院负债状况:1)负债规模:总体上,呈扩大趋势,资产和负债总额逐年增加,负债增速超过资产负债,资产负债率同时呈上升趋势,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参考理想水平(30%左右);各类医院中,城市医院的资产、负债总额都最多,资产负债率也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县级医院负债增幅最快,资产负债率有快速增高趋势。相较之,中医院负债总额均低于综合医院,但其资产负债率均高于综合医院。2)负债结构:虽然目前安徽省各类公立医院资产与负债结构对称性尚好,但都存在固定资产比例过高及流动负债比例偏高的问题。3)负债成因:补偿机制不完善、医院规模扩张、超标准配置形成了负债的主要原因。4)偿债能力:总体偿债能力一般,短期偿债能力尚可,长期偿债能力较差,其中县级医院相对较好。